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一生怕女人 平江退休老人自挖山洞一住25年(圖)
2006-04-03



 

 

 

 

 

 

 

 

    

              退休后,老人一個人在這個藏身茅草棚里的山洞中住了近25年。

 

 

 

 

 

 

 

 



 

                                           老人在鍋灶就搭在洞口不遠的地方。

 

 

 

 

 

 

 

 

 

老人在洞前的菜地里忙活。
   “我們平江有個‘洞穴怪人’,獨自在山洞里住了25年。”近日,平江縣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他說,10年前在平東縣三墩鄉任黨委副書記的時候,他就聽說過當地一位老人有樓房不住,一個人跑到大山里挖一個洞子住下,過著“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前不久,已在縣里工作的他因為到當地一位朋友家喝喜酒,心里還惦記著這位老人,特地到山上去探望了一下老人,其生活讓他感到老人的確很“古怪”。

   記者很好奇,多方張羅,在平江縣老干局鐘副局長、民政局李利兵副局長和三墩鄉領導的熱心幫助下,3月27日上午,記者一行人驅車前往平江。

   不住樓房住山洞
   3月27日中午,車到平江縣城;下午一點多,又從平江縣城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后,車在大山腳下一條簡易公路旁的一座農舍前停下,不能再前行了,我們下車步行上山。

   山上郁郁蔥蔥,山道綿延;山間林深草茂,泉水潺潺,人到此處真有點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覺。不過,我們翻山越嶺走了近一個小時才來到山中的一片山坡前。

   山坡上面是茂密的竹林,竹林下面靠山坡搭著一個土磚砌起的茅草屋,屋門洞開,里面黑黝黝的。茅草屋前是一片菜地,菜地周邊圍著一排竹籬笆,旁邊坐著一位老人,正在閉目養神。微風吹起,飄來陣陣花香,遠處偶爾還能聽到布谷鳥低咕的叫聲……“他就是李基佰老人,人稱‘洞穴怪人’。”隨行的人告訴記者。

   老人理了個光頭,背也駝了,但眼不花、耳不聾。據介紹,老人今年87歲高齡,是平江縣石灰廠的一位退休工人。1981年退休后,他就獨自在這里靠著山坡挖了一個山洞,在外面簡單地砌了兩堵擋風雨的土墻,搭上茅草頂,在里面一住就是25年。自己種菜,自己做飯,除了有時到山下去買些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用品外,一年四季他就呆在山上,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生活簡單而有規律,山洞里除了做飯的鍋灶和一張土坑般的床,里面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更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之類的東西,而他也從來不看電視或聽廣播,對外面世界的事情知之甚少。當問及他是否還記得毛主席時,他說:“知道,他老人家去世了,那是在單位時聽說的。”但對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事卻渾然不知,或者是根本不關心。

   10多年前,考慮到他一個人獨自住在山洞,生活不方便,他70歲的弟弟在村里蓋了棟新房,三番五次接他下山居住,他都沒有同意。幾年前,他弟弟過繼給他做兒子的李繼安在平江縣城里住進了寬敞的樓房,也多次要把他接下山,但他仍然堅決不肯。問他為什么一定要住在山上的洞穴里?他總是笑而不答,只有問急了才說:“山上冬暖夏涼咯!”

   一輩子都怕女人
   “您年輕時談過戀愛嗎?”記者有點調侃地問。李基佰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有人繼續笑著說:“您年輕時一定長得很帥,肯定有女孩子喜歡你吧。”這時老人像個害羞的大男孩似的顯得很不自在,只是“嘿嘿”一笑,躲到一邊去了。

   當地人說,這個老人生來就怕女人。年輕時只要見到女人他就躲得遠遠的;如果路窄實在繞不開了,他就要縮頭躬身站在一邊,眼不眨、眉不抖地等女人走了,才飛快離去。有時不得已的情況下見到女人,他就臉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到了婚娶之年,父母都曾替他著急,四處張羅著給他找對象,可每次熱心人替他物色好了人選,他就是躲著不肯與人家見面。

   60多歲的徐伴貴是李基佰老人一個村子里的人,她聽人說過,有一年,李基佰的父母托人物色了鄰村的一位姑娘,事先沒有告訴李基佰就將姑娘請到家里來了,而李基佰知道后卻躲在自己的房里說什么也不肯出來。到吃飯的時候,父親揪著他的耳朵才將他拖上飯桌。飯桌上,他也不敢朝坐在對面的姑娘看上一眼,連菜都沒有夾一筷子,三下五除二扒完一碗飯就開溜了。這一溜,他居然跑到外面躲了起來,一躲2年時間沒回家。打那以后,父母親再也不敢跟他提相親的事了。

   李基佰老人不信迷信,卻很相信所謂的“生辰八字”。他對人說:“我的八字里本沒有姻緣。我只能一人過日子才自在。”就這樣,他怕女人怕了一輩子,終生未娶。為了給他養老,好心的弟弟只好將自己的兒子李繼安過繼給他做兒子。

   對外人比對兒子好
   “我這個爸爸真是古怪,太古怪噠!”說起李基佰老人,46歲的李繼安感慨頗多,他說老人確實有很多地方與常人不一樣,讓人難以理解。李繼安過繼給李基佰老人做兒子后,老人從沒有到他家去過,李繼安結婚、生兩個小孩、建房子等這些家里的大事,老人也從來沒有給過他一分錢,而十里八鄉的“外人”只要有紅白喜事,他卻經常趕過去,送個三五十元錢,但送完錢轉身就走,從不在人家那里吃酒宴。

   “我這個公公真是太古怪噠!”去年冬天,兒媳李昕春花了180塊錢彈了一床新棉被送給他,而他卻拿出200元錢塞給她,李昕春不肯接錢,他便氣呼呼地將被子朝地上一丟,說:“你不要錢,我就不要被子!”兒媳說,真是服了他,惟一讓她感覺到有親情的是,每次她和丈夫到山上來看望老人時,老人就要步行10多里趕到鎮上剁幾斤肉來招待他們。

   老人常對李繼安說:“我一個老頭子,有退休工資,我不需要你們的錢。而你們的生活條件可以,我也沒有必要給錢給你們。”
   現在李繼安夫婦對老人不但沒有半點怨言,反而敬愛有加。據他們說,老人每月有450元退休金,他每月花費不到100元,剩下的錢就是經常做好事。村里人只要遇上什么困難他都會解囊相助。

   聽說記者來采訪,村里來了很多看熱鬧的鄉親,他們對老人都贊不絕口。一位60多歲叫李省山的老人說,幾年前他在村里的礦上挖長石被砸傷,落下殘疾,后來妻子離他而去,女兒也出嫁了,他一個人無依無靠,李基佰老人知道后,每年都要給他幾百元的資助。

   “這個老人家真是好喲,我們巴不得他活一百歲,一千歲。”一些村民無不感慨地說。據說,李基佰老人幾乎給每家每戶都當過“義工”,插田、割谷、看管小孩,老人樣樣都干過,只是他從不吃人家的飯,連水都不喝一口。有一次他幫人看漁塘,過年時,主人送給他幾條魚,他硬是退了回去。

   村里有條2公里長的小路,以前是分到各家各戶分段保養的。自他來后,再也未見別人修過,因為小路經常被他修得平平整整。
   心比女人還要細
   “別看他怪,但他為人處世比女人還細心咯。”記者聽到不少村里人這么說。
   “說實話,我跟親生父親睡一個床都有些不習慣,可每次去看他,我卻愿意和他睡一個床。”作為過繼的兒子李繼安,看得出他對李基佰老人還是有很深感情的。他說,別看老人一輩子獨身,年紀也這么大了,生活沒人照料,但他卻非常愛干凈,雖然身上的衣服大都是舊衣裳,但洗得很勤,身上沒有一點異味,自己的鋪也收拾得整整齊齊。

   老人的細心還表現在他善解人意,處處為他人著想。據村里人說,老人是個每月拿工資的人,山里人總有手頭緊的時候,有人找老人借錢,往往不好意思開口,李爹卻能從來人的表情中看出是來借錢的。尤其是有人遇上什么特別困難的事情時,老人總會問:“要多少?”然后盡力相助。

   老人還有一個特點,只要是別人借了他的錢,他不但不催人還,反而像自己欠了別人的債似的,有時在路上碰到,他總是老遠就躲開,生怕別人覺得難為情。別人還錢時,他總是說:“還什么,鄉里鄉親的。”老人一個人住在山洞里,性格有些

   孤僻,很少與別人在一起吃飯,有時就算躲不開,他也經常是讓人先吃后自己再吃。有一年過年,他請一位同村的人幫忙炸“團子”(一種用面粉裹肉再用油炸的小吃),炸好后,留出一半給人家,人家不要,他也不再說什么,只是拿一半轉身就走了。

   “住在山里習慣了”
   采訪前,記者多少帶有一點獵奇的心理想象這位老人的一切,但隨著采訪的深入,看到老人的生活怪是有點怪,但更多的卻是被老人許多可貴的品質所感動。“當時如果不是李爹幫我,我恐怕會被打成殘疾。”村里一位叫蘇保國的年輕人向記者說起去年發生在老人身上的一件事。

   去年8月,蘇保國無端遭一伙“躁子”(無賴)追打,五六個“躁子”將他打倒在地,圍著他用腳踹。這情景正好被路過的李基佰老人看到,他大聲喝道:“住手!你們這些鬼伢崽,打人比國民黨的憲兵還惡,你們想犯法呀!”老人一吼,把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躁子”給震住了,他們一愣,還真怕惹出什么大事來,慌忙散開。老人這才叫人將蘇保國送到醫院。

   “先前在生產隊里干活,他一個人用兩條牛,牛歇他不歇。”村民谷許田說,李基佰老人年輕時干起活來就是個拼命三郎。后來他招工進了平江石灰廠,在廠里18年,工作是擔石灰過磅。那時廠里人少任務重,他每天要擔一萬多斤石灰。老人一生最怕得“冤枉錢”,他在石灰廠上班時,要是遇上點小病什么的,他要跑到離廠幾十里外的醫院自己掏錢打針吃藥,他怕別人知道他病了,同時他也從來不到廠里報銷醫藥費,他說那是花公家的“冤枉錢”。

   退休后,開始他每月的退休金只有40多元,但他從不嫌少。這些年,退休金逐年提高,現在他的退休金每月增加到了450元,他常常對人說,心里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是在拿“冤枉錢”。“我現在一天班也沒上,公家還給我450元的工資,政府真是太好了。”

   據了解,老人生活一向節儉,平時粗茶淡飯,自從住進山洞25年來,就沒花錢買過什么新衣服,他從過繼兒子那里惟一肯收下的東西就是一些舊衣服。

   采訪結束,我們向老人告別:山里的生活很艱苦,希望老人一個人住在山里注意保重身體。我們說,有時間我們再來看您老人家。老人憨厚地笑笑,“不值得看,一個人在山里住習慣了,住在山里好。”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