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程凱(中)、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副主任陳新民(左)、標準組組長韓紀斌做客嘉賓聊天室。 |
4月10日,新浪網邀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程凱、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副主任陳新民、標準組組長韓紀斌做客嘉賓聊天室,與廣大網友就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進行交流。以下為聊天實錄。
主持人:各位親愛的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您做客嘉賓聊天室。今天我們請來了三位嘉賓,分別是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程凱先生,就是我身邊的這位。中間的這位是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副主任陳新民先生,坐在最左邊的那位是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標準組組長韓紀斌先生。請三位和網友打聲招呼。
程凱: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關注殘疾人,關注殘疾人事業。
陳新民: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出來以后,希望大家會有新的發現。
韓紀斌: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除了電腦參與,您還可通過手機訪問新浪網,在移動中關注聊天全程,手機新浪網的網址是:3g.sina.com.cn。
我們知道,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從4月1日就已經開始了,這次調查將歷時2個月時間,5月31日結束。請程理事長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什么叫做抽樣調查?它的方法是什么?
程凱:所謂抽樣調查,不是普查的概念,普查是所有家庭都要參與。抽樣調查是隨機抽取樣本,通過對樣本進行調查、分析、匯總,得出數據,然后以調查的數據來推算我們需要調查的一些具體內容的過程。
主持人:我們這次為什么要開展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
程凱:建國以來,我們國家搞過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在1987年,那次調查,對于國家各級政府了解殘疾人的狀況、數量、結構、分布、需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那次抽樣調查,直接推動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生、發展,并且極大地改善了殘疾人的狀況,可以使得各級政府、全社會更具體真切地了解到殘疾人的一些生活狀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制定,各級殘聯組織的組建和發展,都和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從1987年到現在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各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殘疾人事業也有很大的變化。
20年前的調查結果,來指導設計我們現在的殘疾人工作,國家保障殘疾人的各項法規政策,顯然很多東西不能反映現在變化的情況,為了更加準確地掌握我們國家前的殘疾人狀況,為國家制定現在和未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更好地為殘疾人提供服務,提供更直接的、更科學、準確的依據,經國務院批準,我們從2年前開始籌備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
主持人:這次調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程凱:這次調查,從調查內容來講,當然包括殘疾人作為一個社會人,它所有的社會調查項目,包括他的家庭、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狀況,當然也包括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特殊需求,包括他們的就業、康復、教育、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總的來講,涉及到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方方面面,大概有52的具體的調查項目,包括殘疾人的自然狀況、社會的狀況,包括他們的社會保障情況,他們的經濟水平,也包括他們現在教育就業、享受社會保障的狀況,以及他們在特殊的一些需求上面的愿望,當然也包括了社會對于殘疾人和殘疾人群提供幫助的一些基本信息,這些信息有52項之多。
主持人:很多網友對這次調查非常關注,尤其是一些殘疾人網友。
網友:我是一名顎裂3度的青年,說話不清楚,這次能不能辦理殘疾人證。
主持人:涉及到這次調查的范圍問題,請韓組長來談一下。
韓紀斌:這次全民調查的標準,和第一次抽樣調查相比,首先是一個保持延續性,在這個基礎上。有幾個變化。
第一個是類別的變化,原來是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病殘疾,五類。這次改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六類。把聽力語言殘疾分列為聽力殘疾和言語殘疾兩類。
第二個是名稱的變化。把原來的精神病殘疾改為精神殘疾,還有就是把原來的綜合殘疾改為多重殘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所規定的殘疾類別及名稱保持了一致。
第三個是標準的變化,這次應用了《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標準規范各類殘疾的定義,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殘疾評定量表》來描述殘疾人的功能狀態,采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和國際疾病分類ICD的編碼系統,對有關殘疾的數據進行編碼,使數據與國際接軌。
第四個變化是殘疾標準在尺度方面的變化。首先,分類中的聽力殘疾,其中每一個分級上有5-10分貝的變化,從第一次調查到現在,20年的時間,世界衛生組織對于聽力障礙和殘疾的分類有了很多變化,包括分級的變化,我們的依據也是以他們為準。
其次,言語殘疾的問題,上一次說過,言語殘疾是作為聽力殘疾中的小的類別,這次作為一個獨立的類別,包括致殘原因的變化等等,我們加入了剛才說的顎裂的言語障礙,以及其他相關的疾病導致的言語殘疾。
第三個就是肢體殘疾的范圍有所擴大,在肢體殘疾最輕的一級(四級),新增加了四類,一個是單側拇指的全缺失,第二個是單足跗跖關節以上缺失,第三個是雙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第四個是侏儒癥,就是指身高不超過130厘米的成年人。在這次抽樣調查中,我們用了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標準、方法和工具,以及相應的測試方法。
程凱:網友提的問題是有過顎裂的經歷,現在還是一個顎裂患者,過去在87年可能是不定為殘疾人的,這次的調查,根據醫生的診斷,會把他定義為言語殘疾,會對他將來的康復和相關的服務,可能會對他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網友:我是一名肢體殘疾人,不知道這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是否會上門服務,我想獲得這樣的資格,這次的調查會為我們帶來什么好處?福利上有什么改善?
程凱:這次調查都是入戶上門,就是只要你所居住的小區,就是你的家所居住的地方,對這次隨機抽樣抽中,就是說成為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調查小區,我們將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調查員和專業培訓的醫生,上門來,為你進行調查服務,包括對你進行診斷和是否是殘疾人的判斷過程。
這次按照國務院和國務院領導的要求,我們把調查的過程以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有殘疾的困難群眾,當做一個為他們服務的過程,不管你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你成為了這次抽樣的對象,都會有人上門為你進行服務。
陳新民:很多殘疾人都關心,這次調查完了對殘疾人有什么優惠政策,就是有什么好處,老百姓最關注這個。咱們國家在這次調查以前,國家采取很多措施幫助殘疾人,這些措施就變成了國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規,咱們國家現在大概有36、37部法律,里面包含有維護殘疾人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家庭權利的內容。
還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政府和市級政府都出臺了一些強制性的規定,這些法律的規定隨著國家的發展,標準在不斷提高,范圍在不斷擴大。舉個例子說,過去國家還有農業稅,很多地方政府減免了生活比較困難的殘疾人的稅,這個稅沒有了,還有一些優惠措施,比如說有些費,還有一些鄉里面出工出力,對殘疾人進行減免,殘疾人子女的入學和補助。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還要修改,我相信這些扶助的規定的標準會提高,殘疾人朋友獲得的實惠和好處應該比過去還要多。
主持人:就業問題是現在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對于殘疾人來講,更加如此。
網友:我是一名身體有輕微殘疾的在讀碩士研究生,但是我從高考到考研都遇到了別人不可能遇到的困難,現在我也面臨著就業的壓力,盡管我的智商很正常,但是身體上存在缺陷,就面臨著比別人更多的困難。對于這個問題,怎么去更好地解決?怎么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程凱:這位朋友是在讀的研究生,我們看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咱們國家殘疾事業10幾年來,全國已經有將近1萬名殘疾的大學生走出了大學校門,走入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支有特色的力量,每年都有一千名左右的殘疾大學生,殘疾的考生通過高考走進大學校園。
總的來講,現在社會上殘疾人就業的難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個網友提的問題,我覺得第一國家對殘疾人就業有很多政策。有三類方式,第一個是集中就業,第二個是按照比例就業,按照保障法的要求,所有社會組織都要按照1.5%的比例接納殘疾人就業,只要你是一個有信心,有文化的殘疾人士,按照上述兩個國家推動殘疾人就業的政策,都可以就業。
前兩天我到山東大學,遇到了山東大學校長展濤,他說希望我給他推薦一個坐輪椅的殘疾人士到大學去執教,我們的大學都可以接納殘疾人到大學去執教,我想你做好準備,有了良好的專業素質,經過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的指導和幫助,一定能夠找到你自己喜歡和適合你自己的工作。
網友:公務員考試不歡迎殘障人士。
陳新民:公務員考試是一個熱門,殘疾人也參加公務員考試。當時公務員考試修改時,也征求了殘聯的意見。當時有一條是寫的是身體健康,我覺得按照一般對健康的理解,對殘疾人是個限制,不利于他們考公務員,其實殘疾和健康不搭界的事情,我們現在建議把這條改為:身體條件適合崗位需要。不是所有崗位都適合所有健全人,不是所有跟為都不適合殘疾人,絕不是說所有公務員的崗位都不適合殘疾人,適合不適合,一是個人的素質,二是這個崗位給他的條件,今天的聊天室,如果沒有座位,都在這站著,就沒法聊天了,我講的例子就在于給他提供的條件和平臺。
說到公務員考試,我們也收到了很多這樣的投訴,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報上進行了一些披露。我記得中國青年報有一些典型案例,情況很復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公務員的招考過程中,社會上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還或多或少起了一定的作用,我想對待這個問題,一方面殘疾人本人要正確對待,第二殘疾人組織要起來為殘疾人說話,第三個就是要改變這個現狀,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但是殘疾人朋友不要氣餒,有困難找殘聯,找組織,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有新修改的公務員條例,我想會讓更多的殘疾人獲取錄取公務員的平等的競爭機會,這也是殘聯組織和各級政府要做的。
程凱:事實上,現在在我們中國殘聯,還有各級殘聯,每年都有通過公務員考試加入到我們殘聯工作者或者殘疾人工作者隊伍里面的殘疾人朋友,殘聯有16%-17%的工作者是殘疾人士,都是這些年大學畢業考到中國殘聯的,完全通過公務員考試考進來的,這位朋友準備好了,如果有信心,我相信歡迎你的不光是殘聯,可能相當多的相關部門也會越來越歡迎我們走如到公務員的隊伍里面。
陳新民:去年有一個殘疾人公務員考試筆試是第一名,后來被單位用各種理由搪塞了,但是后來殘聯錄取他了,這個歧視的本質就是基于對種族和民族、殘疾、身體、宗教、性別等等,把一個人區別對待,限制他發展的權利,減少他發展的機會,是這樣實質性的,我想改變這種狀況真是需要長期的大家的努力。
主持人: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不光是殘疾人士的問題。剛才談到大家關心的就業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生活救助、子女升學方面的問題。
網友:殘疾人康復用品價格非常昂貴,中國很多家庭感覺消費不起。
程凱:這個問題很具體,說明今天關注我們話題的朋友,很了解殘疾人工作,也許自己就是有這方面需求的人。應該講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是初期的,應該是低水平的。怎么這樣講?就是它的保障標準、范圍和種類還是以保障人們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吃飯、住房、就醫,當然就醫還在努力地提高保障水平,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接受社會保障方面也是一樣的,他們現在得到的也只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像殘疾人離不開的一些康復服務,和一些康復的技術的支持,的確現在面臨著,一是沒有納入到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障的范疇,殘疾人需要一個輪椅,需要一個假肢,需要一個助聽器,需要一個白內障的晶體,除非你加入了醫療保險,但是公費醫療和醫療保險都是很少數的,很多人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一旦有了殘疾人的障礙的影響,需要克服障礙,就離不開這些輔助工具的幫助,在這個時候,困難是很突出的。
我們國家殘疾人的康復用品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們國家絕大多數的殘疾人用品也還是要通過一些慈善的捐贈來送到殘疾人身邊,由政府捐贈的免費用品在一些大城市可以達到,其他小的地方都很難得到捐贈。殘疾人的用品是個性化的,不可能批量生產,生產殘疾人用品的廠家他們的生產成本和銷售都不可能像其他商品那樣成規模,并且用規模效益來達到市場份額。
再加上我們國家相當多的殘疾人還是靠國外產品的引進,比如說助聽器,基本上沒有國內產品,絕大多數都是國外產品,我們自己的殘疾人用品生產企業缺乏或者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支持,以低廉的成本生產出個性化的產品,我們都是依靠國外大品牌大公司的產品,加上殘疾人用品的需求還沒有納入到社會保障的范疇。
這位朋友說得很對,相當多的殘疾人在需求康復服務和康復用品方面,他們面對兩難的局面,渴望但是得不到,我們現在也在努力地幫助他們。比如現在我們努力實現一些常見的用品的國產化,降低它的成本,第二方面,我們也努力扶持一些生產殘疾人用品的企業,能夠參與到殘疾人的服務中,同時我們也在呼吁各級政府對于殘疾人的康復需求用品需求逐步納入到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的范疇里面去,使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能夠買得起、用得起他們迫切需要的殘疾人用品。
陳新民:現在殘疾人的器具進口的很貴,3萬、5萬、8萬,真正能夠提供殘疾人需要的價廉物美的器具比較少。前些年我們主要致力于假肢,應該是價廉物美,希望殘疾人朋友能夠買到好的假肢,還有一些是能夠滿足他的日常生活的普通型的假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殘疾人這方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提高。
程凱:最近中國殘聯和中國科學院和科技部的幫助下,我們致力于推動中國國產的技術,能夠技術集成為殘疾人朋友提供國產化的康復用品,包括殘疾人手杖、電子耳蝸,電子耳朵是高科技的生物電子產品,植入人們的耳朵,把完全聾的孩子的聽力重建,現在只有三個國家可以生產,一個電子耳蝸在20萬左右,現在通過一些人的幫助得到奧科技的產品,現在我們通過國家自己科學研究的力量,推動自主的科學創新,特別是對新的技術的集成,把我們現在成熟的技術集成起來,來形成服務殘疾人朋友的產品,希望能夠在短的時間內有好的產品服務給我們的殘疾人朋友。
主持人:這對于廣大的殘疾人朋友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網友:我想問一下農村的殘疾人如何抽樣調查?抽樣調查的過程公開嗎?
陳新民:這次抽樣調查,我們全國抽了734個抽中縣(市、區),對于農村的調查,我們就是抽中4個鄉鎮,每個鄉鎮有8個調查點,主要是在農村,調查的方法是對一個縣抽中的3千多人,幾百戶人進行入戶登記,殘疾人篩查,先篩查,把疑似殘疾人找出來,然后定殘、分級,把殘疾人確定下來。農村殘疾人和城里的一樣,如果調查方便,調查員可以到家里去 。
同時這次調查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調查中有小禮品,如果他們有什么需求,可以向調查隊提出來,我們可以對他進行一些幫助。
網友:為什么要單獨開展這次抽樣調查,而不是和人口普查或其他調查結合起來?
陳新民:有很多人,包括政府部門都問,說如果和人口普查在一起,既省錢又省事,我們當時有這個想法,98年人口普查時,我當時跟他們談,能不能把殘疾人的調查放在一起搞,統計局說已經做了這樣的安排了,當時有兩個表,一個短表一個長表,在家庭健康狀況時單列了一項,但是他們后來說不可行,說殘疾人的調查需要專門的人員(醫生)攜帶一些器具進行殘疾人的定殘、分級,這樣的調查一般人做不了,調查時間、調查方法、調查對象、調查人員和其他的調查都不一樣,我們是綜合性的專業調查,由于特殊性,沒法和人口普查在一起,這是國家統計局多年統計的專家提出來的,這樣的話,我們就專門進行一次殘疾人抽樣調查。
抽樣的方法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就像醫生驗血,抽一滴血就可以了解你全身的健康情況,完全可以推算出全國和省的殘疾人的數量,是科學的。
程凱: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采用的方法。
主持人:這次調查是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第一次是在1987年,請程理事長為我們介紹一下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
程凱:第一次抽樣調查,距離現在已經19年了。那個時候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也就不到十年,各項社會事業都在重建過程中,當時國務院的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由當時的民政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盲啞協會,在三個部門下開展的,那次也是抽樣調查,大概涉及150萬的樣本量,占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一點五,這次是千分之二,那次調查也是一個非常嚴格和嚴肅的過程,完全是按照科學的統計和調查過程進行的。
那次調查,最讓我們難忘的是國務院直接領導重視那次調查,那時的殘疾人狀況和現在很不一樣,當時1987年調查的時候,我們國家智障的兒童的入學率不到6%,一百個孩子只有6個孩子有義務教育的經歷,能不能鞏固還不好說,近50%的成年的殘疾人沒有就業的機會,50%的殘疾人沒有婚姻的經歷,60%是文盲或者全文盲,這個狀況是很讓人吃驚的,調查結果是4.9%,按當時計算是5164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讓人很吃驚,這么多殘疾人,狀況這么讓人擔憂,所以才進一步引起了國務院、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對殘疾人的關注。
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我們這次調查的重要的參考,更重要的是做好這次抽樣調查的很好的前提。
主持人:這次調查有什么變化?
韓紀斌:首先是對7歲以上的疑似殘疾人和6歲以前的殘疾人進行一個登記,之后的專業調查是由6類的專科醫生大概有6千名,根據各自的專業背景包括現在地方培訓以后,掌握的通用的方法來進行篩查、定殘和評級。聽力的殘疾和視力的殘疾,在醫院查視力時查視力表,測聽力時有一個視聽設備,分級我們仍然沿用87年調查的標準。聽力有5-10分貝的變化,這次的根據也是引用了一些先進的儀器。
言語的殘疾是新增的類別,根據言語殘疾的特點和造成言語殘疾的各種原因,設計了四類圖片,比如看圖說話圖片、情景描述圖片,用錄音筆進行清晰度的測試,這是在言語方面的變化。
調查比較復雜的部分在于智力和精神的殘疾抽查,有一些家里不愿意報,在醫生調查的時候,只能簡單地詢問,我們經過研究,采用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比如在6歲以下兒童測試上是EST進行篩查,然后進行診斷。17歲以上我們對標準進行重新修訂,我們和社會衛生組織達到了能夠保障測試結果的穩定性、準確性的基本要求。
在精神殘疾的測試方面是很難的,這次委托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采用的檢查表是國內最先進的,我們也進行了修正,包括它達到我們這次殘疾人調查的要求。
剛才講的這些是方法的變化,我們首先講殘疾人標準變化第三點就是跟國際接軌,有一個ICF的應用,世界各國家都搞這樣的專項調查,但是沒有一個共同的語言,簡單說ICF是描述殘疾人功能狀態的通用的語言,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世界衛生組織把這個推薦出來,作為世界各國搞殘疾人調查的標準,這次不光是對身體健康、社會狀況的全面描述,現實了殘疾人生活的多維的方面。
程凱:更加科學、更加準確。
主持人:這一次要抽查260萬人,260萬人的樣本量是如何確定的?能夠準確測算出全國殘疾人的數據嗎?
陳新民:是根據研究確定下來的。第一要滿足全國推算殘疾人總數及分類別殘疾人數的需要。第二要滿足省一級推算殘疾人的總數和分類別殘疾人的基本需要。
現在看來,如果沒有一個比較大的樣本量,保證不了這樣的需要。如果按照87年的樣本量,具體到省里非常少,拿這個非常少的量推算全省的量顯然是不可取的,要想增加精神殘疾人,就得怎么整個樣本量。經過研究,覺得千分之二的量還是比較合適的。
程凱:再大就浪費了,再小科學的依據就受到影響了。
網友:我不是殘疾人,家里也沒有殘疾人,這次調查和我們有關系嗎?
陳新民:很多時候我們也吃了閉門羹,說我們家沒有殘疾人,不讓調查。我們需要在所有的殘疾人當中,把疑似殘疾人找出來,然后醫生進行鑒定,確定他們是殘疾人,最后調查處殘疾人占所有人群的比例。我們入戶的登記表,包括家庭成員的特征、狀況等等,最終確定殘疾以后,把殘疾人的數據和情況和所有家庭進行對比,看看他們的特點和差距。
我想調查到的家庭都能夠積極配合,殘疾人調查不光是殘疾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情。
主持人: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的聊天要結束了,請三位嘉賓每人和網友說最后一句話。
程凱:這次的調查有一個口號,就是“真實地了解,真摯地關愛”,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支持這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進而了解、幫助殘疾人,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讓我們更加互相理解。
陳新民:不要把殘疾人特別地特殊化,殘疾人只是社會人群差異性的一個表現。在社會當中,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也沒有人是一無所能的,我們希望大家生活在互相尊重,平等、權利得到保證,發展機會能夠平等的社會中,我想這也是和諧社會最重要的一點。
韓紀斌:謝謝大家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
主持人:感謝各位網友關注我們今天的聊天,也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殘疾人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