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心中也要有桿秤!”
“這就是夾著錢的小柜子。”
收購從不缺斤少兩
“多轉轉就能多收一些。”
王憲民老漢的午飯很簡單
張師傅找到王憲民老漢(右)的“家”,感謝的話說了又說。
3月28日,雖然氣溫有些低,但空氣中還是透出絲絲春意。
勝利油田運輸總公司退休職工張師傅前天剛剛搬進了勝東社區錦華6區的新家,東西還沒有歸置完。新買的沙發上蓋著舊床單,幾床舊被子堆在上面,幾個白色的編織袋子靠墻放著。在有些凌亂的客廳里,張師傅講述了他18萬元失而復得的經歷。
“用語言表達不出我的心情。”這幾天,張師傅逢人就說:“我可遇到大好人了。”
廢品里夾著18萬
3月19日8點多,63歲的老漢王憲民跟往常一樣騎著他的三輪摩托收廢品。
“錦華新區搬家的挺多的,昨天第一次來生意就不錯。”王憲民第二次到錦華新區,開始一天的生意。
聽到王憲民的吆喝聲,正在收拾新房的張師傅想到地下室里的舊茶幾和小黑白電視機該處理了,就叫住了他。王憲民回憶說:“一個老師傅有個小破柜和一個小黑白電視機,我給了20塊錢。他還賣給我一些紙殼,8塊多錢。一共是28塊多錢。”
中午11點,在錦華新區轉了幾圈的王憲民滿載而歸。在搬卸廢品時,三輪車里的一個塑料包引起了他的注意。“誰扔到車上的,該不會有錢吧?”王憲民就隨手翻了翻,這可不得了,嚇了他一跳。原來包里還真裝著9500元現金,3個活期存折和幾張定期存單,粗略一加有18萬多。包里還有一張500元的裝飾費收條和身份證。
“我一看身份證,就知道是上午的那個老師傅的。可這是新小區,我就去過兩趟,根本就不記得他住哪棟樓里了。”王憲民急得了不得,匆匆吃了幾口飯,就去找在勝東社區工作的弟弟王憲華,見面就說:“今天,我遇到個事,撿到了一個錢包,你和我給人家送去。”
丟了這么多錢,失主該多著急啊!王憲民兄弟兩個急忙趕到錦華新區。在錦華新區轉了幾圈,王憲民看著哪棟樓都很像失主的住處,可仔細一看又都不像。后來,在物管人員的幫助下,跑了3個地方才找到張師傅的家。
王憲民說:“一開門,我一看就是這個老師傅。”然而此時,張師傅還不知道自己的錢包丟了。
“這是撿了一條命”
3月18日,張師傅剛從銀行取出了1萬元錢。外甥拿了500元要去幫著買些東西,剩下9500元,張師傅就放在了茶幾下自己釘的隔板上,那里是張師傅放錢和存折的地方。“一搬家就亂了套了。哪天都來回跑好幾趟,忙亂了,放的東西就忘了。”
王憲民兄弟找上門來,張師傅還不知道錢丟了。直到王憲民拿出錢包,張師傅才想起來。張師傅慶幸地說:“我家屬有心臟病、高血壓好幾種病。一說錢沒有了,她馬上就得躺下去。她要知道錢丟了,命都得打發了。王師傅這是給我家撿回來一條命啊!”在采訪中,張師傅說了幾次“這是撿了一條命”。
晚上,回到勝利小區的家,張師傅把事情跟老伴一說。老伴問他:“你沒給人家兩千感謝人家?你沒有給人家磕頭?”張師傅告訴老伴:“問人家姓名、住哪,人家都不說。還是我攔住司機,司機告訴我說‘是社區的王主任和他哥哥’。”
張師傅的老伴告訴記者:“老頭子從18歲開始工作,40多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病了都舍不得花錢,抗不住了才到衛生所買點藥,就怕人家讓住院。這錢是一毛一毛省下來的。9500塊現金可不是個小數目。要是王師傅把茶幾賣了或者燒了,就完了。”
20日一大早,張師傅就來到社區,要找領導說說這事。“錢多少不說,主要是人家的這種風格得好好表揚一下。”
這些天,張師傅看見誰都說:“我可碰見個大好人啊!這人一定有好報!他收一年的破爛,也不一定能賺到9500元。在這個社會,能做到這樣真得有個好風格。”聽說此事的鄰居也都說王憲民是個大好人。
張師傅和老伴商量,等搬完家,安了心,領她去王憲民那里坐坐。他覺得“不能不認認門”。
“不花錢的義務保安”
身材高大的王憲民,戴著一頂深色帽子,衣服上有著拍打不凈的塵土。他一臉平靜的笑容,憨厚地說:“也沒啥,是人家的就得還給人家。”
早在10多年前,王憲民就從老家沾化來東營收廢品了。他說:“孩子們都結婚了。莊稼地的活,我也干不了了。來這收破爛,夠吃夠喝就行了。我每天騎著車子,這里轉轉那里玩玩,省心也累不著,還開心自在。”
老伴在老家看孫子,平時王憲民就自己住在租來的平房里。農閑時,孩子們也來東營打點零工。王憲民就告誡孩子:“犯法的事不干,一個釘子頭都不許拿別人的。”每次看見別的收廢品的人拿居民的東西,王憲民都氣得要命。他就訓斥人家:“收破爛的名聲不好,有的小區不讓收破爛的進,都是叫你們這樣的給弄的。人家給你的是給你的,你得感謝人家。看不見,拿人家的可不行。”
“收破爛的也得講誠信,雖然有偷的有拿的,但也不都一個樣。”王憲民用他的行動驗證了自己的話。
王憲民撿了錢還人家這可不是第一回了。7年前,收完廢品的王憲民在八分場橋頭撿到一個小手絹。“小手絹很破,卷巴著,里面有1100多塊錢,看起來不是個有錢人丟的。”王憲民說。第二天,一個賣衛生紙的小伙子找到他,問他撿到什么沒有,并說他80多歲的大爺賣菜種子,一年就掙了1100多元錢。錢在腰帶上拴著,不知道怎么掉了,老頭一宿沒睡覺,在家要死要活的。王憲民問清來龍去脈,用自己的三輪車拉著老頭回家取錢。王憲民回憶著當時的情景,說:“他坐在沙發上數錢,走的時候說什么也不用送,還說會讓姑娘來感謝我。”
王憲民租的房子在交通局汽修廠的家屬區里。剛開始時,有的年輕人不滿意,說怎么把一個收破爛的招來了?熟悉王憲民的人就說:“你放心,他保證不拿你東西,還能幫你看東西。”
勝利油田勝東社區錦華物業管理公司召進入小區的收廢品人員時,公司治安巡邏隊負責人楊杰首先推薦王憲民,他說:“希望像老王這樣的人多一點。”
現在,王憲民在錦華5區定點收廢品,他還被特許在錦華的9個小區內流動收廢品。楊杰開玩笑說:“就當我們是雇了個不花錢的義務保安。”
采訪結束時,我們遠遠地看見王憲民的背影,他還在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