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與時間賽跑的老人(圖)
2006-04-17

——我國著名蔬菜專家仲濟學傾心農業的故事

仲濟學正在觀察網紋甜瓜生長情況

    山西日報訊(趙向南) 朔風夾雜著細沙吹過田野,稀疏的柳樹長得歪歪扭扭,綠色少灰色多是這塊土地上最常見的色彩。在這單調色彩里,卻有一片蔬菜大棚連營,二十多棟大棚依次排列在公路邊,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滴水成冰的日子,這里永遠籠罩著綠色,演化為點綴晉北高原的一顆綠珠。

    在大棚連營里,總有位老人一年四季忙碌著,他時而觀察蔬菜,時而在簿上做記錄,時而手把手教年輕人……

    老人就是我國著名蔬菜專家仲濟學,2000年從山西省科協黨組書記退下后,60歲的他放棄了含飴弄孫、侍弄花草的生活,只身一人,來到苦寒的晉北小村,搞起了科研,種起了蔬菜,與時間展開了賽跑……

    出山北上

    199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考察路過原平鄭家營村,看到國家投資興建的大棚閑置,限期有關部門一年內運作起來。經多方選擇考慮,一致認為惟有仲濟學能堪當此大任,就找到他,請老專家出山。仲濟學聽了此情況,既沒有推托,也沒有提任何要求,就欣然答應北上鄭家營。

    “剛離開領導職位就要離家,當時困難不少,愛人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時常吃藥,需要照顧;孫子年齡小,也需要照看。但我是名有35年黨齡的老黨員,特別是總理的囑托,……”回憶起那段日子,仲老顯得很感慨……

    “其實,來這里還有個想法。1981年在日本見到網紋甜瓜,我調查了北美洲、南美洲、歐洲等國的網紋甜瓜品種,收集全了世界上最優良的網紋甜瓜育種原始材料。鄭家營有土地,我身子骨也行,及早把王牌網紋瓜新品種選育出來。”仲老真誠地述說著來鄭家營的情景,“那時,怕我干一段時間跑了,和我簽了一個20年的合同,20年后,我80多歲啦,估計這把骨頭要埋在鄭家營啦!”

    2000年11月,仲濟學離別老妻和幼孫,帶了幾箱方便面,孤身到了鄭家營。走進園區,看到的滿是荒蕪:院內雜草叢生,原有溫室破爛不堪,構造不夠合理,全部空著,最讓他痛心的是百萬元的進口大棚里長著草……

    面對眼前諸多困難,這位60歲的老人很鎮定。他打電話讓跟隨自己多年的徒弟從大同趕來相助,從大興安嶺原始林區購進適合北方種菜用的泥炭,從岢嵐聯系來山羊糞,在42米深處打出了符合要求的水,添置了必要的研究設備……不到兩個月,荒廢的園區有了生機,閑置的大棚運轉起來了。次年4月,大棚長出了荷蘭黃瓜、日本櫻桃番茄、美國西芹等無公害蔬菜,很快唱紅了市場。

創業巔峰

    栽培網紋甜瓜是仲濟學的一塊心病,是他鐘情一生的事業。1981年,仲濟學第一次去日本在宴會上見到網紋甜瓜,就被瓜的外形和口感深深迷住了。科學好奇心的驅使,他把吃剩的一小塊瓜偷偷拿回房間,將瓜汁抹在臉上,皮膚感覺清涼光滑細膩,盡管甜瓜糖分高,卻沒有丁點粘性。他預感,這個瓜肯定含有特殊成分。此后,他向日方某公司提出能否解決種子,但日方委婉拒絕了,這更激起了他研究網紋甜瓜的興趣。

    “網紋甜瓜在日本銷量大、售價高,市場前景不錯。當時,連研究用的種子也很難搞到,只能查找栽培技術資料,或借外出學習機會,打聽瓜的種植習性。”直到1997年,仲老以赴日免費講學作為條件,獲得4000粒40個品種的種子,但這些種子是雜種一代,產下的種子再播種結瓜就大小不一,有的甚至不能結瓜。

    在鄭家營研究網紋甜瓜的日子里,仲老的作息時間這樣安排的:早晨起床后到甜瓜大棚里,觀察植株生長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施肥澆水,需要兩三小時;接著在辦公室吃自制咸菜和饃早飯,不超過20分鐘;此后,處理詢問蔬菜種植的信件、電子郵件或傳真;下午帶領徒弟觀察甜瓜生長,詳細編號做記錄,進行植株比較;晚上整理白天資料。老人對工作,用廢寢忘食形容一點不為過。園區學藝的小鄭說:“師傅快70的人啦,每天不是侍弄枝枝葉葉,就是在簿子上寫寫扎扎,從來半夜一兩點才睡覺,早晨五六點就起床,中午還不休息,他常說,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2004年8月,仲老嘔心瀝血23年,選育成功了精源1、2、3號網紋甜瓜,填補了我國沒有自己王牌網紋甜瓜一代雜交種的空白。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贊美之詞不一而盡,說他爬上了事業巔峰……經軍事科學研究院博導高蘭興教授等人測定:網紋甜瓜所含類黃酮高達3240毫克/公斤,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人和預防癌變的理想食品,勘稱蔬菜瓜果類黃酮含量之王。據悉,網紋甜瓜已被選為三峽庫區移民致富項目,推廣到了陜西、廣東、山西省各地栽培,成了農民快速致富項目。

    “我現在在省科技廳支持下,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合作,研究網紋甜瓜抗衰老與防癌變動物實驗與機理研究。”聽著樸實話語,看著老人鬢角出現的些許白發,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欽佩之情。

報恩情結

    鄭家營生態園區有一道風景線:仲老每天穿梭于蔬菜大棚,身后總會跟著一群年輕農民,仲老或與他們交談,或手把手教他們,或手指菜葉讓他們觀察。這些年輕人有時沉思,有時在簿子上寫著,有時會向仲老提問……

    這些年輕人就是仲濟學招收的農村徒弟。仲老來鄭家營后,看到這兒的農民大多數無所事事,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第二年起,他決定招收鄭家營附近村里的農民,來園區免費學習種蔬菜技術。招收條件很特別:家境必須貧寒、本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小于25歲。仲老解釋說:“家境不好的更需要扶持,種菜是個苦差事,也得有文化。”首批招收了23人,分給他們每人一棟大棚,由仲老免費提供棚膜、籽種、化肥等生產資源,學習期間大棚收入全部歸學員。但有一點要求,這些人必須住在所管理溫室內,與蔬菜培養感情,學會大棚種植技術畢業后,回村帶領村民種菜致富。

    23位農民學員住在大棚里,白天跟著仲老下菜地、進大棚,仲老親切地叫他們后生們,學員們尊敬地稱仲老師傅,師徒親如父子。師徒一日三餐自己動手,過得其樂融融。采訪中,仲老對徒弟們逐一點評,這個家境不好、那個不愛說話、這個技術掌握得實,那個人不專心……點評徒弟們時,仲老兩眼發亮,深情如慈父。徒弟們說,師傅不像共產黨大干部,也不像大教授,和村里老人沒兩樣!

    按說,仲老從1983年起連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省政府優秀專家津貼和國務院特殊津貼,著作等身,成果豐碩,本可以在實驗室,帶碩士博士,或到南方高薪就職,但他卻和農民徒弟廝守在一起,義務傳道授業。對此,許多人不理解,仲老解釋說:“1964年我從中國農大畢業前夕的一天夜里,周恩來總理在首都工人體育場,給我們首都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作了《勞動與革命》報告。總理語重心長地說:‘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300兩黃金,這主要是來自農業稅。’總理的話讓我記了一輩子。特別是現在,許多農村貧困戶至今供不起自己的孩子上學,就像鄭家營村這么個千余人的大村,25歲以下的在村青年,竟然沒有一個高中生。看來這300兩債夠我還到最后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仲老在攀上事業巔峰后,又開始了與時間賽跑。“今后,為了溫總理囑托,要把鄭家營園區辦成全省最大生態科技示范園,在滹沱河、桑干河等流域,忻州、朔州和大同三市十六個縣(市、區)沿大運、京大兩條高速公路金三角地帶,以百萬農民致富為目標,規劃構建世界一流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區……”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