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喲,你們又來了,太好了……”4月15日,陪聊隊剛到敬老院,74歲的王婆婆立即起身相迎,高興得語無倫次。
一次偶然的機會,貴州民族學院物電系一群大學生了解到頤福敬老院的40多位老人普遍反映生活孤獨,于是便組成陪聊隊,利用周末時間到敬老院義務(wù)陪老人“嘮嗑”,為他們解悶。
大學生陪聊隊為孤老解悶
據(jù)貴州民族學院物電系學生趙啟華介紹,一個月以前,他們集體到頤福敬老院附近春游,通過交流,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在里面的老人普遍很孤獨,于是,每到周末,他們自發(fā)從花溪坐車到位于南郊公園內(nèi)的頤福敬老院,義務(wù)陪老人聊天,為他們解悶。
當天,得知學生們要到敬老院獻愛心,班主任黃靜老師也主動加盟陪聊隊,和他們一起來到敬老院。
“這些大學生來了以后,老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天天盼著周末……”敬老院的楊院長告訴記者,有些老人很健談,和大學生聊起來滔滔不絕,看得出,和大學生交流他們都很開心。
在敬老院,記者看到,10多名大學生分成幾組,到老人居住的房子“串門”,和老人聊生活,聊老人開心的事……在一間房子里,年近80的廖婆婆坐在椅子上,雙手緊緊抓住一名女大學生的手,言談間,老淚縱橫。而隔壁的張婆婆則連連對大學生們表示感謝,“我們自己的子女都很少來看我們,你們卻每周都來……”
老人渴望“精神贍養(yǎng)”
記者了解到,目前生活在頤福敬老院的老人共有40多位,他們大多是因為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而被托管在里面的。
“在里面,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是沒問題的,我們的護理人員也很關(guān)心老人,但這畢竟代替不了親情的關(guān)懷?!睏钤洪L說,為此他們要求親屬要經(jīng)常來看望老人,但有的親屬很少來。
78歲的張婆婆有三個兒子,在來敬老院之前,每天就她一個人在家,“孩子們都忙自己的事業(yè)去了,我又年邁體衰,在家的時候非常不方便,想喝杯水都沒人幫忙倒……”老人說,雖然物質(zhì)生活很優(yōu)越,但因為缺乏親情關(guān)懷,她過得并不快樂。
記者采訪的時候,一位曾姓公公拉著楊院長的手,用央求的語氣說:“你讓小老六來看看我嘛,好孤獨?!睏钤洪L告訴記者,小老六是老人的兒子,已經(jīng)很久沒來看他了。
記者了解到,一位陳姓公公以前一直拒絕住進院里,前幾年,他的老伴因獨居死在屋里兩天后才被發(fā)現(xiàn),這事對老人觸動很大,后來在子女的勸說下他才同意住了進來。
“我們有時候想找人說說話,不然心里憋得慌?!币晃焕先烁嬖V記者,他們需要子女在精神上對自己有所照顧,比如生病時子女守在身邊?!叭死狭藭ψ优幸环N依賴,也會變得敏感、脆弱,受到子女忽視,內(nèi)心的痛苦是免不了的?!?BR>
心理學家指出,贍養(yǎng)老人不僅要在物質(zhì)上體現(xiàn),更應(yīng)在精神上關(guān)心他們。由于缺少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老年人常常會在孤獨、寂寞中憂郁成疾,所以社會及做子女的要對老年人的精神方面進行關(guān)注,幫助消除老年人的消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