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更像是在派送
昨日,客運中心的廣場上,出租車一如既往地排起了長龍。
像平常一樣,下午1點半,董斌準時地出現(xiàn)在出租車上客點附近,開始賣當天的晚報。左手拿著一疊報紙,穿一件明顯肥大的外套——里側縫著一個裝著報紙的白色布袋,董斌一副“經(jīng)典”打扮。
董斌穿梭在出租車的空隙間,幾乎是挨個地向車內遞報紙,然后接過司機的錢。其間,在向一輛出租車內的司機賣報紙時,突然有乘客上車,正找錢的董斌一急,把手中的硬幣抖落在了車內,那名司機連連安慰一臉歉意的董斌,示意他慢慢來。
董斌在這里賣報3年多了,和很多司機都熟稔了。等車的間隙,他會和附近的司機閑聊幾句。看他賣報,記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買賣過程中幾乎沒有兜售的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時候是進站的出租車遠遠地跟他打招呼,讓董斌送報紙過去。
不斷有出租車進站離站,而離站的出租車上多了乘客,也多了一份報紙。
病魔在新婚時襲來
董斌賣報的時候一直笑意盎然,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快樂的老報童”。被不少司機稱為“老董”的董斌其實只有49歲,但他比真實年齡蒼老了不止10歲的外表令人無法忽視他所遭遇的困苦。1988年,董斌新婚燕爾,在一次體檢中,被確診患了鼻癌。此前,董斌與朋友聯(lián)手創(chuàng)辦過山西刊授大學紹興輔導培訓中心,協(xié)助當時的紹興市科協(xié)創(chuàng)辦經(jīng)濟技術咨詢中心,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病魔顛覆了他的生活。為治療鼻癌,兩口子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積蓄,還因此債臺高筑;更加不幸的是,接連的化療,損害了他的身體機能,雖然病好了,但身體垮了。先前打下的基礎隨之煙消云散。此后他當過門衛(wèi)、倉庫保管員,生活卻愈見黯淡。憶及往昔,董斌一臉黯然。
2001年,董斌在朋友的幫助下,改行賣起了報紙,輾轉來到了客運中心廣場銷售。
買報更多的是用愛心
一個身體羸弱的賣報“老人”多少令人關注,董斌與出租車司機抬頭不見低頭見,在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中,董斌其人其事在出租車司機中傳了開來。有看報習慣的總是轉到客運中心向董斌買,不怎么看報的,路過客運中心的時候也順手買下一份。沒有誰號召過,但路過客運中心時找董斌買份報紙,成了“的哥”、“的姐”們的一種自覺。
“我本來沒什么讀報的習慣,老董來賣時就順手買下一張,漸漸地成了習慣,每天必買?!边@位姓張的“的哥”開玩笑地說,“老董可是幫《紹興晚報》吸收了一批忠實讀者啊。”類似張姓“的哥”這樣的,在往來于客運中心的出租車司機中大有人在。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司機在買了報紙之后并沒有馬上翻看,而是擱在了車前臺上,有的甚至放進了座椅套的小兜里?!暗母纭崩罘逭f,他也是每天在董斌這里買上一份報紙,因為沒時間或者工作累,經(jīng)常是買了之后帶到家里給妻子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附近公交車的司乘人員也得知了這一情況,結果董斌的“客戶群”又大了一圈。
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下午3點不到,董斌賣光了手頭100多份報紙,前后花了一個多小時。“剛開始賣晚報的時候,每天只能賣出十來份,現(xiàn)在很輕松就能賣掉100份,如果不是身體原因,還能賣更多?!倍笫譂M意目前的狀況。
自從有一群“的哥”、“的姐”照顧他的生意后,董斌的收入就比較穩(wěn)定了,雖然錢不多,但夠夫妻倆日常生活之需了。“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啊。”董斌感慨地說,歷數(shù)他受到過的幫助:下崗后,原單位越光汽配廠給了他在廠職工的待遇,每月給他發(fā)放生活費;逢年過節(jié),紹興市總工會總是送來慰問金和生活用品;車站的管理人員在得知他的情況之后,也允許他在廣場上賣報……
下午3點半,董斌騎上自行車前往數(shù)公里之外的瓦窯頭和紹興市蔬菜批發(fā)市場,車架上還有他刻意留下的15份報紙。這是他一個小小的堅持,無論在客運中心賣報多么順利,每天他都會留足15份報紙拿去瓦窯頭和蔬菜批發(fā)市場賣,因為那里也有一些忠實讀者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