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道家說平安:天地人和
2014-11-27來源:國學網 作者:詹石窗
       道家看重“平安”的理念可以上溯于遠古時期先民的求安意識。這一點從盤古神話里可以找到關聯的線索。“盤古”之“盤”,繁體字寫作“盤”。有學者指出,這個字就是“般”,即“搬”的本字,表示用盤子裝載物品進行搬運,這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問題在于“盤子”的“盤”,其上部是“舟”,因此筆者以為,最初用于搬運的工具是“舟”,即用小船搬運貨物;而“舟”旁的“殳”,甲骨文的字形像手持一種長柄勾頭似的器具,系古老的武器。
 
道家說平安:天安地安人類才能久安

 百福平安

    遠古先民于狩獵和戰爭前,要手持“殳”器,翩翩起舞,作為祭神禮儀。后來的“慶典操舞”即設置“殳仗隊”,并且有專門負責“殳仗隊”工作的官員,其后代遂有以“殳”為姓者。為什么要持“殳”起舞祭神呢?一方面是為了鼓舞士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祈求平安。“殳”與“舟”結合,應該也有兩種功能,一是把“殳”作為劃船工具、控制平衡,另一則是保護行舟安全。這樣看來,“盤”的上部應當蘊藏著先民渴求“平安”的意愿。至于“盤古”之“古”,正如上文已經指出的,本有在祭祀時陳列武器以示威武的意義,之所以陳列武器,無非是為了鎮安。由此可見,“盤古”這個神話名稱在深層次里蘊含著“平安”理趣,這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

    盤古神話寄托著先民追求平安的意愿

    再從情節內容上來看,盤古神話更是寄托著先民追求平安的意愿。徐整的《三五歷紀》這樣敘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髙,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事開端所呈現給人的空間是狹小的,整個天地就像個雞蛋,盤古就在這個小雞蛋里,多么壓抑啊!難怪盤古要改變環境。根據漢文翁“高朕石室壁畫”等文物考古資料,可知盤古是通過特殊器具來改變環境的。他左手握石斧,右手握木把,作頂天立地狀,背后是開闊的天空。盤古手中的石斧既是拓展生存空間的工具,也是自我護衛的武器。無論是拓展空間還是自我護衛,都是為了平安生存。因此,盤古神話可視為上古先民渴求平安愿望的一種文化演繹、一種符號象征,盤古即是遠古先民心目中的平安大神。

道家說平安:天安地安人類才能久安

盤古開天辟地

    盡管最早記載盤古神話的《三五歷紀》是三國時期的作品,但有關盤古的巖畫、方鼎形象卻相當古老。例如云南滄源巖畫顯示:一人頭上發出太陽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木把,兩腿直立,傲視一切。這種形象與《三五歷紀》記載的盤古開天辟地傳說正相契合。馬卉欣著《盤古學啟論》指出:這幅巖畫是兩萬年前原始人的作品,足見盤古神話由來已久,寄托于其中的“平安”意識當然也應該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生活那里了。

    作為史官,老子通曉天文、地理、民俗風情,對于上古神話當是了如指掌的。他在《道德經》里說,“以知古始,是謂道紀”。什么是“古始”?時雍《道德真經全解》卷上將之解釋為天地萬物“混而為一”,這里的“混”也就是徐整的《三五歷紀》描述盤古化生時的天地混沌狀態。從這種語境來看,老子講的“古始”可以理解為盤古開天辟地的本初狀態;簡單地說,“古始”就是盤古之始。老子告訴我們,唯有了解盤古開天辟地的本始狀態,才能把握平安大道規律。

    道家“平安”文化精神的多維表征

    老子《道德經》之后,《列子》《莊子》等先秦道家典籍以及漢代以來的制度道教經典文獻,大量地論及“平安”。其中,有兩個方面內容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個人平安取決于社會環境平安。

    對此,《淮南子·覽冥訓》有精彩論斷:昔日黃帝治理天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豫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鄙旅之人相讓以財,狗彘吐菽粟于路,而無忿爭之心”。所謂“人民保命”意味著:全體社會成員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這種描述,反映了道家學派極端重視社會整體生存環境治理的情形。

    第二、人類平安取決于自然環境平安。

    從保障人民的平安生活著想,道家學派不但注重社會環境的治理,而且將人類生存與天地環境聯系起來。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說:人以地為法,地以天為法,天以道為法,道以自然本性為法。照這樣的思路,人類生活與天地存在是一體化的。人類的平安生活取決于天地平安。對于這種觀念,漢代道書《太平經》卷四十五《起土出書訣》進一步發揮說:“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當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長安也。”所謂“人命”就是人類生命。“人命乃在天地”意味著人類是以天地為生存環境的。在《太平經》看來,人類要平安生存,必須從“安其天地”入手,唯有天安、地安,人類才能長安。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