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本屆年會由民政部指導,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新奧公益慈善基金會擔任輪值主席單位,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負責承辦。來自全國各地政府部門、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及其他社會各界的近300名嘉賓齊聚現場,共襄盛舉。
表彰“年度中國慈善推動者”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在致辭中指出,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慈善事業在參與民生保障、調節收入分配、彌合貧富差距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重要力量。他同時表示,我國慈善事業要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擔負更多責任,發揮更大作為,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和實施大國戰略的有效補充。
年會首先在序篇中回顧了2014年慈善行業的整體成就,隨后分別用四個篇章展示了23名“年度中國慈善推動者”的風采。“年度中國慈善推動者”是指在過去一年內,在慈善事業的社會治理、專業服務、行業發展、捐贈引導等方面,創新性地解決了社會問題、顯著地推動了中國慈善事業進步的個人、團隊和機構。為保證評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中國慈善聯合會秘書處組建了由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的評審流程,采用投票的方式最終確定了23位獲獎者,其中包括3個“年度治理創新推動者”。
廣州慈善改革創新得到認可
年會觀點認為,2014年,各地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創新不斷,亮點頻出。獲得“年度治理創新推動者”的廣州市民政局、無錫市民政局、吳忠市民政局各有千秋。廣州市民政局初步建立了系統化、前瞻性的社會組織政策管理體系,為社會組織打造了資源對接的廣闊平臺;寧夏吳忠市民政局率先在全國開創慈善產業化、實業化,吸引了更多民間資源運用市場模式開展慈善活動;無錫市民政局打造了“慈福民生系列保險”品牌,在民生保障中引入保險項目,成就令人矚目。
據了解,評委會認為,廣州市民政局在慈善政策創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初步建立了系統化、前瞻性的慈善體系。以慈善項目推介會為載體,為社會組織打造資源對接的廣闊平臺;以第三方評估及募捐透明度評價政策為依據,形成慈善事業發展公開透明的氛圍;以出臺法規制度為根本,為慈善組織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據廣州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著力推動慈善改革,切實發揮慈善政策環境保障者、慈善行為倡導者、慈善行業監管者的功能作用,已逐步探索了一條以服務公眾為方向、政社協同為動力、激發活力為目標、公開透明為保障的慈善事業發展道路。今后,廣州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改革創新,全力打造法治慈善、陽光慈善、科技慈善、人人慈善。
推動慈善回歸民間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著力推動慈善改革,切實發揮慈善政策環境保障者、慈善行為倡導者、慈善行業監管者的功能作用,積極促進廣州慈善事業發展。
廣州市堅持民間化方向,激發社會活力,推動慈善回歸民間。在全國率先全面放開慈善組織登記,頒布實施《廣州市募捐條例》,開放慈善組織公募權,出臺《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辦法》。堅持市場化方向,創新慈善發展機制。倡導“政府搭臺、慈善組織運作、社會參與”的理念,舉辦2013年、2014年兩屆廣州市慈善項目推介會,對接慈善項目近800個、募集慈善資金7.47億元。堅持社會化方向,完善慈善監管體系。推動成立全國首個地區性獨立第三方慈善組織社會專業監督機構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組建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
與此同時,廣州市堅持專業化方向,加強慈善行業能力建設。打造慈善組織培育孵化平臺,建立全國首家公益慈善書院廣州公益慈善書院,自2013年起每年發布城市慈善事業發展藍皮書。堅持透明化方向,突出行政監管重點。打造廣州慈善網;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以政府名義發布的透明度指標體系;響應民政部號召,制作了國內第一部地方性的慈善救助信息手冊——《廣州慈典》。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助力慈善創新發展。從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1億元支持社工服務。2014年投入1500萬元開展公益創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