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文藝地玩轉社會企業
2015-02-06來源:NGO發展交流網
        社會企業做為一個新興的概念,在學術上的研究仍在迅速發展當中。“社企”一詞尚缺乏完整清楚的定義,加以專業界對于社會影響力及組織財務永續有更高標準的期許,所以目前在“社會企業”的推動上,多以更具有包容力的“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概念來推動,讓關注的焦點擴大到更多能解決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產品、服務與營運模式上。

       在社會企業、社會創新開始替社會問題注入新希望的同時,文創商業化的熱潮也持續在市場發酵,其實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兩者在諸多地方皆有微妙的相似之處:

       (1)它們的興起都是因為過去倚賴公部門解決的問題,在面對政府失靈后,人們開始重新尋求突破困境的創新解方;

       (2)它們都具有跨領域、跨部門的特色;

       (3)它們都面臨資源(尤其是資金)與人才的匱乏,和一般大眾對議題重視成熟度不足所帶來的挑戰;

       (4)社會企業試圖在慈善公益與商業間取得平衡,文創產業亦面對文化產業化的矛盾,兩者都陷入遭各方用放大鏡檢視的窘境;
       (5)它們所創造出的都是無法用金錢、數字量化的一種無形的、共享的價值,都在為社會謀福利。文化講求的是內涵的厚度,創意要求的是感動的深度,倘若文創所帶來內涵提升與感動升溫的效益,能直接或間接用于解決某些社會問題的話,社會、企業、藝文三者間,便可以毫無嫌隙的融合并存,彼此借力發揮綜效的,我們將這種創新模式稱為“藝文社會企業”。

       藝文社會企業指的是以文化藝術為核心,用創新的營運模式來解決社會議題,又能夠創造財務得以永續經營的組織。




       目前臺灣的《大志雜志》(The Big Issue Taiwan),就是臺灣藝文社會企業概念發展中較為成熟的案例:

       The Big Issue 是一本創始于英國倫敦的雜志,自1991年成立至今已達20多個年頭,雜志內容涵括時事、社會議題及藝文信息,目前于英國、日本、澳洲、韓國等十個國家以不同版本的形式發行。特別的是這份刊物的通路,是透過街友來販賣。該組織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有限公司模式,負責生產和配送通路,另一則以非營利組織形態存在,以幫助街友們解決無家可歸、三餐不濟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與自尊。

       在臺灣,The Big Issue被翻譯成臺灣《大志雜志》 (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志”這名稱的由來,得把時光倒流到2010年的4月1日,由創辦奇摩、樂多網的“網絡新貴”李取中正式引進臺灣,選擇在愚人節這天發行,讓生活不定的街友成為綜合、時事、藝文雜志的販賣員,用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重新翻轉都市地景與媒體經營模式,這并不是曇花一現,在愚人節打鬧喧囂的營銷活動,而是對于愚人世代的一種宣示。大志在臺發行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每月銷售量已達3萬本,大志雜志在臺灣零售價為臺幣100元(約人民幣20元),其中50元(約人民幣10元)是販賣者的收入,另50元則用來支付印刷、人事等營運費用,有意愿成為販賣員的街友,需要接受簡單的輔導訓練、簽署行為規范,并由大志提供橘色背心、識別證及首次販賣的10本免費雜志做為“創業基金”,目前已由臺北大都會區擴展至桃園、臺中、高雄,于各大捷運、火車站和大學都有駐點販賣。




        以下提出《大志》作為一個結合文創的社會企業,究竟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難,達到同時創造社會、商業、藝文三方價值的原因:

       一、明確的產品定位及市場區隔

       體認到未來銷售通路的獨特性,首先需深入了解全臺灣街友的區域分布、生活習性與相關的主管機關及提供街友協助的非營利組織,也進一步分析臺灣主要公共運輸系統的人流量及年齡層,將“大志”定位為綜合性的人文雜志,內容以全球議題、藝文、時尚、設計及科技為主,并鎖定20至35歲的Y世代為讀者群。

       二、雜志內容與目標客群產生強烈共鳴

       《大志》的銷售數量能持續增長,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雜志本身好看。在內容設計與編排上,大志以一個全球的視野,集結了19位分布在臺灣及世界各地的外稿作者來提供給讀者第一手的觀察,因為這種國際觀的要求,大志每個月都有來自各大洲的短評,收羅各地發生的大志、狂想與趨勢,一個地方的智慧,可能解決了另一個地方,甚至是全球的危機。面對一個多元社會時代的到來,大志沒有選擇單一價值與批判的立場,因為不希望讀者因此而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為何臺灣大志創刊迄今,雖然會以大眾熟悉的藝人為主題封面人物,例如張惠妹、陳升、陳綺貞與五月天等,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都有獨特看世界的觀點。



        三、街頭販賣模式,翻轉街友的負面形象

       《大志》作為社會企業,在公益要求方面,擺脫過往慈善團體強調受助者困境,試圖博取眾人憐憫與同情的慣性,街頭銷售的模式,就是要讓民眾看到,對于販賣員來說,在火車、捷運站外風吹日曬所得的收入,是他們付出勞力的成果,絕不是愛心或捐獻。讓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街友,變成與街上人們良好互動的銷售員,讓過慣依賴他人協助生活的街友,重拾個人自信心。




        四、單一銷售管道,保障街友收入

       《大志》中文版當期雜志,街友是唯一銷售管道,實際賣出約九成(一般雜志在臺灣7-11販賣率大約僅五成),剩下一成變成過期雜志后,才會在網站或其它推廣通路販賣,且為了不瓜分販賣員的銷售利潤,還制定了違反常態的長期訂閱策略,一年訂閱要價3,000元,但其實在街頭購買一年下來只需1,200元,鼓勵民眾向街友購買。

       臺灣 《大志》在內容上以“全球意識、商業科技、文化設計之綜合報導與評論”以核心,表達了一個全球視野與跨領域思考時代的來臨,在經營模式上,則以最新興的社會企業的方式,來經營一個文創志業。關注的不只是街友與弱勢的就業開創與生活改變,還包括對于Y世代的啟發,及以社會企業做為社會參與的實踐。社會企業與文創產業在諸多背景與需求相似的條件下,彼此如何交互作用發揮1+1>2的加乘效果,臺灣《大志》推動的成功,成為了最好的例子。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