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一場名為“天使之約”的音樂會將在北京音樂廳上演,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兩位小音樂家與新音樂樂團及多名頂級音樂家將共同演奏一場“以愛為名”的古典音樂會。此次音樂會將打破以往公益演出的模式,一方面,為公益事業做貢獻,為弱勢群體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也將極大豐富文化市場的演出形式。國際在線將作為本次音樂會的協辦單位,提供媒體支持。
近日,參與此次音樂會的三位音樂家接受了國際在線的專訪。對于舉辦這場音樂會的初衷,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青年大提琴家、國家一級演員、新音樂樂團駐團藝術家張博表示,隨著國家對藝術教育的看重,文化市場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多樣化。現在的兒童音樂會形式有很多,繪本音樂會、視聽音樂會、情景音樂會等等。但是,這些只滿足大眾群體的需求,而一些弱勢的兒童群體,卻非常容易被忽略。所以,希望能通過這樣一場音樂會,拉近這些孩子與我們之間的距離,用音樂傳遞力量,讓他們能像許許多多正常的孩子一樣,能夠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場公益的演出,讓大家能夠更好更多的去關注、幫助到這些孩子們。
此次音樂會的設計也處處體現“愛”的主題,這一點從音樂會曲目的安排上就可見一斑。音樂會鋼琴指導新音樂樂團駐團藝術家王兵介紹說:“我們這場音樂會分上下半場,上半場我與兩位小音樂家合作,一共有五首作品,其中兩首作品是我們特別安排的。其中一首是大提琴曲《愛的致意》,另外一首是小提琴曲《辛德勒的名單》。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選擇,是因為這兩首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都是‘愛’,這和我們這場以關愛弱勢群體為主題的音樂會非常契合,我們希望在這場音樂會當中,以這些優美動聽,耳熟能詳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愉悅的享受之外,也能激發起大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獻出我們的愛心與力量。”
著名指揮家、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團長助理夏小湯教授將為本次音樂會執棒。他表示,將在音樂會上演奏的這兩名小音樂家是千千萬萬個琴童的縮影,中國的孩子在學習音樂方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有很多優秀的音樂人才。這場音樂會也是想通過優秀的小音樂家方式,能夠在青少年音樂教育方面吸引更多有才華有天賦的孩子,來學習西洋樂器,學習古典音樂。同時,這場帶有人文關懷的音樂會,也是對中國的弱勢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中的青少年群體的關注,希望能夠以同齡人演奏樂器的形式,激發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音樂的熱愛,以及對于學習知識的巨大渴望,從而提升自我的價值。
音樂無國界,愛的傳遞也無國界。張博表示,這場音樂會是獨特的,它不是一場普通意義上的音樂會,而是一場愛的傳遞;這場音樂會也是國際的,它并不是由我國音樂家獨自完成,而是匯集了眾多海內外精英音樂家共同完成,“我們因為音樂,而變成一個整體,這也充分說明了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