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廣州的公共場所、機關和企業中,分布著300多間“愛心媽媽小屋”。這些愛心小屋,幫助職場女性度過哺乳期,也為她們提供了私密、衛生、安全的休息場所。小屋的設立,得到了廣州市總工會的支持。據了解,有需要的單位工會向市總工會申報,就可獲得每間小屋2000元的補貼。
相信每一個過來人,對這樣的“愛心媽媽小屋”都會發自內心地贊嘆。“背奶”是每一個職場媽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我太太也有過這樣一段艱難的日子,白天每兩三個小時就要擠一次奶,公司沒有專門場所,女廁所既不方便也不衛生,于是只能到公司雜物室去,與各種堆放的包裹、清潔工具為伍。但就是這樣簡陋的地方,還常常擠進去三四個媽媽。條件不好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心理上感到不被尊重,還總是需要擔心“不明真相”的男同事不小心闖進來。
如今,這300多間“愛心媽媽小屋”讓人眼前一亮。豪華版的甚至還有煮食爐具、寶寶浴池等。其實,大部分職場媽媽可能并不要求享受到豪華版的待遇,而只是需要一個比較舒適、隱私能得到充分保護的場所,再加上一些基本的設施如冰箱等就足夠了。
設立“愛心媽媽小屋”需要場地,但是觀察那些已經率先有了“愛心媽媽小屋”的用人單位,就會發現,企業設不設立愛心小屋,很多時候并不在于場地富不富余,而在于單位有沒有這個意識。比如,有一些愛心小屋是企業騰退出辦公室、生生擠出幾間房后設立的;還有一些門診量大的醫院,也見縫插針地把一部分候診室拉上簾子,作為哺乳場所。如果更多的公共場所、用人單位能有這樣的意識,媽媽們所遭遇的喂奶尷尬或許就會緩解很多。
有人會問,建“愛心媽媽小屋”,對企業能有什么好處?表面上看,雖然占用了一部分場地,但卻會給職場媽媽們帶來更強烈的歸屬感。這樣的貼心舉措,至少在情感上會讓女員工覺得,這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企業,女性員工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小小的投入,就能換來更高的員工忠誠度和更和諧的職場氛圍,從而提升公司的人才吸引力,何樂而不為呢?
為哺乳媽媽提供一間小屋,其實并不需要用人單位多大的投入,但卻是職場媽媽們迫切需要的支持。無論是從“二孩時代”的社會配套上看,還是從企業文化建設乃至提升員工職業忠誠度上看,都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
(摘編自9月26日《廣州日報》,原題為《“愛心媽媽小屋”體現企業人情味》)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