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宿遷有這樣一個政策,為每位成年居民的“信用”打分。每個人的起點都是1000分,做志愿工作、獻血、捐獻骨髓等可獲積分,市民做的善事越多獲得的分數越高,使用當地交通卡每月可獲得折扣,生病住院時可獲得押金減免。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像宿遷這樣以“信用”積分獲便民服務政策,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都進行了相關試驗,并通過誠信建設為守信者提供了一系列暖心服務。
福州:誠信積分可以當錢花
在繼蘇州、宿遷之后,2018年6月福建福州推出信用積分即“茉莉分”,福州成了全國第3個開展個人信用評分及公共信用服務的城市。“茉莉分”以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的個人公共信用信息為基礎,通過相應積分規則計算得出。
如福州市城管委提出,“個人因違反各項城市管理法律法規,拒不整改且以暴力、威脅手段阻礙正常執法的失信行為(極端失信行為)”將被扣除150分;而被授予三八紅旗手、青年五四獎章、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等榮譽,則會有不同程度的加分。
“信用積分能當錢花,感覺很方便,茉莉分達到了650分,只要在手機上的‘e福州’APP進行申請,就可以免費租用3小時移動電源和雨傘。”福州市民李女士說,低于649分的市民不享受免費租賃服務。
據了解,除了給日常生活帶來便捷,“茉莉分”也被應用在越來越多的政務服務中,福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等部門先后下發通知,為信用良好的市民提供綠色通道、告知承諾、信用容缺、加快辦理等信用服務。
貧困戶在愛心超市現場兌換生活用品
荔浦:讓貧困戶用守信換日用品
誠信積分還有另一個功能,對于貧困戶來說,可以用誠信積分來換取生活用品。近日,在廣西荔浦市花篢鎮精準扶貧·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現場,脫貧鞏固戶蔣宇松笑容滿面地說,“在愛心超市我用積分兌換,換到了一個電磁爐、一瓶醬油,這可比統一送來米油實用。”
據了解,花篢鎮出臺“愛心超市”管理辦法,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該鎮根據貧困戶遵紀守法、精神面貌、主動意識等8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打分。通過日常評分、公示及匯總上報,每季度開展評分工作,將貧困戶的評分等值轉換為愛心積分,并發放可兌換實物的愛心積分卡。貧困戶通過積分卡到鎮“愛心超市”兌換物品,1積分可兌換價值1元物品,積分卡也可累積到年終一次性兌換適合的生活用品。
“通過積分兌換,27名貧困戶兌換到了實用的生產生活用品,他們在脫貧道路上更有主動性。”愛心超市負責人介紹,他們將對全鎮貧困戶開展積分兌換活動。
南京:以立法建設信用城市
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亦是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為打造信用之城,2015年以來,上海、湖北、浙江、宿遷等七個省市在信用立法方面進行了嘗試。日前“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工作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會議。今年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該條例草案擬于12月三審通過。
“要實現誠信發展,首先要有法可依,這也是我們這次立法的初衷。”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龍翔表示,制定信用條例的目的很單純也很明確,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重要指示精神,以法治化手段解決社會信用方面的突出問題。這就是問題導向。
當前,南京正處于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關鍵時期。龍翔表示,社會信用立法是體現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重頭戲”,有助于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優化投資環境,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
讓誠信者受益、讓失信者難行,誠信體系建設需要久久為功,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各方面齊頭并進,誠信建設才能更好地落地、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