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朝陽: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新篇章
2019-09-24來源:朝陽文明網
       城市發展,文化為魂。北京市朝陽區實施文化引領,建設文化強區,持續釋放創新創造活力,積極探索新模式、新動能,著力構建“大文化”發展格局,基層文化生活呈現出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各項文化事業展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壯美風姿,朝陽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文化自信大幅提升,譜寫了文化引領發展的生動篇章。



       把握新機遇 文化引領發展形成共識

       沒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共識,沒有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就沒有行之有法行之有效的堅實基礎,就沒有文化建設發展的可期未來。從“文化大區”到“文化強區”的戰略轉變,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到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落戶……朝陽區始終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堅持把加快推進公共文化建設作為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重要實踐,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提升區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緊抓各個重大契機,重視制度頂層設計,為文化跨越發展夯基礎、繪藍圖。

       2011年,朝陽區取得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資格。2012年,朝陽區推出《加快建設文化朝陽十大行動計劃》,實施十大行動。隨后,制定“2+5”公共文化服務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并逐年完善,將指標體系由創建指標向建設指標轉變。2017年出臺《關于朝陽區全面加強文化建設的意見》,更加注重提升區域文化創新力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努力塑造創新引領的首都文化窗口區。2018年完成《朝陽區文化融合發展報告》,為文化事業、產業協同互促煥新思維、明確方向、開拓路徑、搭建平臺。

       伴隨著大手筆政策制定的是,大力度的財力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年來,朝陽區年均投入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約5億元,實行專款專用。43個街鄉文化中心全部列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35個街鄉成立文聯組織。全區群眾隊伍達3144支,骨干7.3萬人,形成了專兼結合、覆蓋全面的公共文化建設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動力源泉。

       良好的政策保障,也為探索治理結構的改革創新打開了大門,加足了馬力。朝陽區文化館探索地區分中心“獨立法人+3”模式,著力研發完善高效的總分館評估系統,一躍成為“全國一流的文化館”。而作為文化部試點單位的圖書館,則不斷探索建設以理事會制度為主體的管理模式,實現了“以朝陽區圖書館為總館,街鄉圖書館為分館”的總體架構。北京民俗博物館牽頭成立朝陽區博物館聯盟,構建起整合社會資源、超越館際界限的共享協作平臺。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一個個探索的實踐,一筆筆資金的落地……加快了文化建設任務落實在朝陽、重大項目落地在朝陽、多樣文化融合在朝陽、基層文化繁榮在朝陽大文化發展格局的初步形成,朝陽文化建設躍進飛速發展新時代。



       適應新形勢 公共文化建設全面開花

       從文化大區到文化強區,需要“一磚一瓦”起于壘土的建設,需要“一撇一捺”飽含深情的書寫。朝陽區積極行動,從基礎設施到配送供給,從文化隊伍到文化品牌,公共文化建設在朝陽全面開花。

       在三里屯中宇大廈樓前,一臺面積不大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成為周邊不少白領隨手借書還書的一個平臺。而與之相距不遠的三聯書店、春風習習城市書屋、三里屯街道圖書館,更是成為旅游者的打卡地和愛書者的樂園。它們讓朝陽日夜散發著書香。

       無論是自助圖書館還是書店書屋,以及近年來新建的朝陽區圖書館新館、新改造的朝陽區圖書館小莊館、覆蓋全區的數字圖書館,都是“書香朝陽”公共服務網絡上的一端、一個支點,也都是朝陽區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果之一。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朝陽區已建立了“區級——地區級——街鄉級——社區(村)級”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現有包括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在內的區級設施5個,地區級文化中心5個,街鄉級文化中心43個,社區(村)級文化活動室513個。數據顯示,十八大以來,朝陽區新增街鄉文化中心、社區(村)文化活動室百余個,新接收文化配套41處、5.2萬余平方米,延伸到百姓身邊的“15分鐘文化服務圈”更加完善。

       備受關注的公共文化服務力同步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隊伍日漸壯大,健全基層文化組織機構,35個街鄉相繼成立文聯組織,3144支群眾隊伍覆蓋全區。

       最讓朝陽群眾津津樂道的是,朝陽區不僅成立了包含李光羲、金鐵霖等專家在內的5000人“朝陽藝術團”,李光羲、戴玉強、李金斗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還擔任街鄉文聯主席,舉辦“大師講堂”等公益課程,為基層文藝愛好者授業解惑。

       借書還書,有覆蓋全區的總數達195個的自助圖書館;上網瀏覽報刊或文獻資料,有覆蓋全區的數字文化社區和“書香朝陽”云閱讀服務;了解全區文化資訊,有“文化朝陽”云平臺,提供便捷精準的服務及海量信息。“文化+科技”不僅讓朝陽群眾極速暢享文化發展成果,也有力推動了文化資源的均等化。

       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不遺余力。朝陽已經建成30個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集中修繕文物古建20余處;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加大大運河沿岸文物八里橋、平津閘修繕力度,恢復代表漕運重要歷史的神木遺址景觀,完成御碑亭和神木廊房整體工程,建立蕭太后河展覽館,木文化展覽館積極籌建中。



       探索新模式 文化惠民匯聚多元力量

       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朝陽區時刻不忘引領示范之責任,一直致力于探索文化服務、文化建設新思路、新模式,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文化上破題。 “藝術朝陽”千場講座下基層是朝陽區文化惠民服務方式由“定向供給”向“以需定供”轉化的一個很好例證。

       近年來,朝陽區文旅局一改單向派課模式,每年年初向街鄉下發需求問卷,再根據需求,確定年度課程類別和場次。“發現居民對民間手工藝興趣濃厚,我們就增加傳統文化板塊的供給。”朝陽區文旅局公共文化科李宏鈞介紹,把非遺項目納入其中,邀請傳承人授課,效果出奇地好。僅2018年千場講座下基層培訓活動就進行了1433場授課,同比增長近一成,為全區43個街鄉近30000名朝陽群眾送去豐富的文化給養。

       針對不同群體,通過文化服務的精準定制,實現服務效能的事半功倍。事實上,通過配送中心的搭建、文化品牌的打造,朝陽區已形成多元供給體系。針對本地居民,朝陽建成圖書配送、文化輔導、傳統文化三大配送系統;針對外籍人士,朝陽培育了“國際風情節”“漂亮的兵馬俑”“潮流音樂節”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品牌;針對特殊群體,朝陽區每年舉辦1000場豐富多彩的文化進基層活動。

       平臺有了,人才多了,“好戲”也就水到渠成。朝陽區從區級、街鄉等各層面入手,發掘了一批頗具時代特色、弘揚主旋律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創作出一大批的話劇、歌舞劇、小品、相聲、繪畫等文藝作品,如歌曲《我是朝陽群眾》、話劇《白鷺歸來》、評劇《社區人家》等等。朝陽區年均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千余場,把優質的文化產品送到了百姓身邊,益人群200余萬人次。

       朝陽區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動,如朝陽森林演出季、首都市民音樂廳、“書香朝陽”“旋舞朝陽”“文蘊朝陽”“樂動朝陽”等區級文化品牌,享譽區內外。朝外“春分朝陽”、安貞“安貞燈會”等地區文化品牌還獲評市優秀文化活動。

       近年來,由朝陽區發端,北京市積極推動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建設,使得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貫通最基層站點,送達最基層群眾。

       “今天,你到朝陽任何一個街鄉都有拿得出手群眾文化隊伍和文化品牌活動。”朝陽區文旅局副局長馬駿說,“用文化凝聚人、愉悅人,讓每一個朝陽群眾都有機會從文化中獲得幸福感是我們的目標,也是今日朝陽最常看到的景象。”



       激發新動能 融合發展講好朝陽故事

       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文化發展進入新時代。朝陽區堅持以創新求突破,以改革促發展,加強社會共建,探索“文化+”融合發展之路,激發新動能、新活力,實現文化共建共享。

       以朝陽區文化館為試點的“文化+市場”融合探索遠遠早于同類機構。早在上世紀末,朝陽區文化館率先示范,打破鐵飯碗,吸納青年力量,把活動做成項目,把項目做成品牌,使曾經以老年人為主體人群的文化館變成青年群體的聚集地。

       這與文化館持久的吸引力有關,館內9劇場不斷引入中外經典或試驗話劇,使劇場很快成為首都有人氣、有品位的藝術新地。年年舉辦的品牌活動“潮流音樂周”、“大學生戲劇節”等,初步探索出了公益和市場融合的有效路徑。每年數百場的話劇、舞劇等演出,長久“粘”住了原本游離于館外的青年人。朝陽區文化館也由原來靠政府補貼實現年創收突破2000萬元。

       “其實賺錢不是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公共文化產品不游離于市場環境之外成為非主流,再就是用收益反哺公共文化,提升品質。”朝陽區文化館館長徐偉說。

       不獨文化館,隨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成功以及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建設,整個朝陽的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逐步由表層融合向深層融合轉變,“文化+”的發展模式正在探索中發展,在復制中創新,向著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科技化等邁步前進。

       2016年,作為朝陽區公共閱讀服務社會化的新探索,“城市書屋”項目啟動。城市書屋是由政府提供場地和圖書配送,社會單位承擔運營管理。因免費對公眾開放、服務時間長、環境優美舒適、活動豐富多彩等特點,朝陽城市書屋已成為一個文藝濃厚的棲息地、閱讀分享地。目前,全區已建成包括宸冰書坊館、螢火蟲基金會館等在內15家城市書屋。

       在“文化+產業”“文化+旅游”融合思路下,近年來,朝陽區還通過資源優化整合開展了“社區流動美術館”等項目,建成社區流動美術館57個,實現了全區43個街鄉都至少擁有一座美術館。推動三聯韜奮書店落戶三里屯,升級改造“朝陽城市書屋·春風習習館”,打造三里屯文化名片,推動了政府、企業、組織三方優勢互補,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朝陽區推出的“文化居委會”“城市書屋”“一米田”等試驗性舉措,推動文化與社會治理融合,引導著文化服務向著文化消費、政府管理向著居民自治、一方主抓向著多元參與等轉變,文化不斷以新形式、新理念融入和影響著朝陽百姓的生活。

       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朝陽區依托區域內豐富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傳媒資源,打造了“國際風情節”“旅游文化節”“東岳雅集”等品牌交流活動;奧林匹克公園、798藝術園區、三里屯時尚街區等特色園區享有國際影響力;朝陽藝術團、國聲京劇團、朝陽劇場雜技團、街鄉文藝隊伍,以及“兵馬俑燈籠”“幡鼓齊動十三檔”等朝陽文化品牌走出了國門。

       通過帶領朝陽品牌活動、品牌隊伍走出去,邀請世界各地文化團隊走進朝陽,組織參與京津冀三地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創品牌、做示范,朝陽區有力推進了公共文化產品國際化交流,打造了一批朝陽文化名片,彰顯了獨特的朝陽文化魅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