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是二十世紀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為人類戰勝疾病帶來新的希望并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手段。記者4日獲悉,迄今為止,上海已累計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467例,其中,向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捐獻22例。上海還是中國首個捐獻超過100例和200例的省級分庫。
《髓愿》 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以互動交流的表演方式,演繹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大愛故事
4日晚間,以真人真事為依據創作的現代都市公益話劇《髓愿》首演。“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2019年上海市青年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統一行動同期啟動。演出現場,幾十位青年朋友現場報名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登記者。
據悉,反映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群像的舞臺劇中國未有報道。該舞臺劇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以互動交流的表演方式,演繹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大愛故事,抒寫了動人的青春贊歌,展示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特有的溫度、高度和厚度。
《髓愿》以真人真事為依據創作
據悉,造血干細胞移植可治療惡性血液病,部分惡性腫瘤,部分遺傳性疾病等75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要求捐獻者和接受移植的患者必須進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不同個體的HLA千差萬別,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在非血緣人群中,配型成功的概率較低,一般僅為幾千到幾萬分之一。
1992年,中國啟動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1996年8月,中國首例非血緣關系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在中國紅十字華山醫院獲得成功。1999年,全國首家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組織——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干細胞捐贈志愿者俱樂部成立。2001年,上海市紅十字會和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聯合開展“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捐獻志愿者行動”。
上海市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宗明向23位獲得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頒發榮譽獎章
當晚《髓愿》首演前,上海市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宗明向23位獲得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頒發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