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從南大城資系退休后的蘇群,被系里返聘負責函授教育。在四處授課的過程中,蘇群立志要在有生之年為社會辦兩件事:第一,為國家培養1000個函授生,其中本科占80%;第二,蘇群的家鄉湖南省石門縣白云鄉是一個“老少邊窮”的鄉域,他要為家鄉失學兒童做點有益的工作。1999年3月,身患腦血栓的蘇群剛被醫生從死神手中搶救過來,老伴胡君道的心臟病又犯了,四處都急需用錢。就在這時,他們收到白云鄉扶貧助學擴大基金募捐的啟事,當得知許多貧困生身處面臨失學急待援助的窘境后,蘇群和老伴商量決定:將自己主持桑植城市規劃項目應得的報酬一萬元全部捐出。
2001年7月28日,正值71歲生日的蘇群出差到常德。他在當地工作的十多位學生為他設宴祝壽。壽宴上,蘇群發給每人一張《致校友及學員的一封信》,并以湖南省石門縣白云鄉“希望工程”發起人的身份呼吁校友、學員及社會各界人士為當地的失學兒童獻一份愛心。就這樣,學生們在壽宴上送給恩師的禮金被蘇群作為扶貧助學基金寄給了白云鄉。一年之后,蘇群老伴胡君道應親友盛情相邀回石門過70歲生日,面對親友們執意送上的禮金,蘇群又如法炮制,以送禮者的名義全部捐給了鄉扶貧助學基金會。
2005年11月,蘇群應邀赴湖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單位開設學術講座,講學后應得的四千多元勞務費又被他全部以對方的名義捐獻給家鄉的“希望工程”。
蘇群夫婦除了自掏腰包捐款,還積極采取各種方式募捐:發動親友、校友與學員捐款,為家鄉扶貧基金會送書、送光盤,將生日送禮、學術講座等的勞務費轉化為捐款,為家鄉扶貧助學基金會編寫《磨礪集》以“壯青少年雄心,長貧困生志氣”。他倆3入齊魯,7過黃河,8越長江,并飄洋過海到了大兒大媳定居的澳大利亞。至今,他倆共從朋友、親人等處募得善款9萬多元。
白云鄉扶貧助學基金會迄今共募得捐款38萬元,其中,蘇群、胡君道夫婦自捐和引捐款項就超過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