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BAT三巨頭而言,阿里進軍醫療健康行業的步伐最快。今年1月,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并擬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信息技術”;5月份,支付寶推出“未來醫院”計劃。據悉,馬云在此前的一次內部講話中,重點提到了健康產業,并將其列入未來十年的重點規劃。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未來醫院已在10家醫院上線,其中9家為三甲醫院,北京友誼醫院成為北京地區首家上線該計劃的醫院。據支付寶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全國主要城市已有近50家三甲醫院與支付寶達成意向合作,“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未來醫院,以改變我們掛號、交費、就診的傳統方式”。
可解決“三長一短”問題
今年5月28日,支付寶推出“未來醫院”計劃,表示將通過互聯網和數據的產品與技術,為醫療機構提供移動信息化、數據化的基礎設施,與醫院共同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移動智能就醫平臺。
具體而言,患者可在家中用手機完成掛號;找不到科室可使用院內導航功能;通過手機可以支付醫藥費化驗費;化驗后不用在化驗處等待,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化驗報告;看病結束后還可以像淘寶那樣對醫生進行評價……
北京友誼醫院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醫院應用移動支付的技術,有助于解決長期存在的“三長一短”的問題,即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候時間長、取藥排隊時間長,醫生問診時間短。
值得一提的是,與線下掛號相比,支付寶還能通過技術手段和數據分析識別“黃牛”,釋放更多醫療資源。支付寶醫療行業產品經理趙連升透露,“如果一個人一天當中多次掛號、每天掛號,那么我們的系統可以識別,從而對這個賬戶進行限制”。
“未來醫院計劃可以說是阿里實現‘醫療夢’的抓手之一,預計將用十年時間來完成”,未來醫院項目負責人張建鋼表示,“支付寶不是醫療企業,也沒有所謂的顛覆或重造醫療行業的野心。我們希望通過支付寶的介入和能力輸出,盡可能地在現有情況下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為患者和醫院提供便利。”
“未來醫院”打造開放平臺
在業界人士看來,相比于購物、打車、餐飲等,患者就醫時的支付瓶頸最為突出,而這也正是移動支付大有可為的地方。事實上,在這個領域試水的公司已有不少。
對此,張建鋼表示,“我們與那些已經開展相應服務的系統商并不沖突,支付寶只是提供平臺,各種類型的機構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展各自的業務。支付寶尋求合作的不只有醫院,還包括獨立軟件開發商、大中型系統商以及健康管理提供商等。”
據悉,支付寶已發起成立首個未來醫院生態聯盟,共同推進未來醫院的建設,金蝶醫療、東華軟件等公司成為聯盟首批戰略合作伙伴。在聯盟中,支付寶的角色是開放平臺,負責輸出支付、大數據、云計算等移動基礎技術;醫療信息服務商則可借助這些技術基礎設施,推動移動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提速。隨著未來醫院的推進,聯盟還將吸納可穿戴設備、醫藥系統服務商等。
盡管定位于平臺角色,但未來醫院并非沒有競爭者,比如趣醫網。不久前,趣醫網獲得了弘暉資本、軟銀中國兩家機構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而由趣醫網開發的一款醫療類APP“去醫院”也已悄然上線,該產品的功能與未來醫院大同小異,如提前掛號、手機支付、用手機查看檢驗報告等。據悉,目前“去醫院”正式簽約醫院已達20家,已在3家醫院上線,10家醫院處于實施中,預計今年年底前簽約300家醫院并在100家醫院上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趣醫網的投資方軟銀中國同時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因此,趣醫網和阿里巴巴之間未來發生某些“故事”,也并非沒有可能。
“目前整個投資界最關注的兩大行業分別是移動互聯網和醫療健康,作為這兩個最熱門行業的交集,移動醫療會在未來的三年到五年內,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