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兩會代表“把脈”分級診療
2015-03-13來源:健康報
   全國政協委員孫豐源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他說,該院許多醫生一上午要看五六十個病人,有的醫生甚至看100個病人,從早上出診忙到下午1點多,中間不喝水、不上廁所。在龐大的就診人群中,很多人患的是頭痛腦熱等小毛病。

  老百姓為什么寧可去擠大醫院,而不愿意在社區就近治療呢?如何通過建立分級診療體系,讓老百姓合理就醫?對此,代表委員們在兩會上紛紛支招,為分級診療“把脈”。

  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推行分級診療,要解決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說,目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高水平醫護人員集中在大醫院,形成了看病就醫“上熱、中溫、下涼”的現象。

  眼下,各地紛紛組建醫聯體,大醫院與基層建立遠程會診,實施醫師多點執業等,希望借此探路分級診療,建立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的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侯建明說,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醫師多點執業是可行的路徑之一。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但應該盡快出臺實施細則。政府應當對到基層多點執業的醫師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引導更多優秀醫務人員愿意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多點執業。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表示,實現分級診療,還要大力推進智慧健康工程,加快發展遠程醫療,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服務。

  醫保付費機制有待改革

  “引導居民小病在基層解決,還需要醫保的付費機制改變。”孫豐源說,現在,病人到哪里看病都可以報銷,醫保報銷比例差別不明顯,在基層又見不到水平高的醫生,病人就會涌到大醫院。再比如住院患者已經進入康復期,應該從三級醫院轉到下級醫院,如果不轉,就應該明顯降低醫保報銷比例。另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大醫院醫保目錄不同,從大醫院把病人轉回社區,有些藥品也對接不上,病人為了開藥還是要往大醫院跑。(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全國政協委員、中醫科學院針灸所副所長楊金生建議,建立參保、參合人員逐級轉診制度,加上不同報銷比例的引導,提高在社區和縣域醫療的報銷比例。例如,凡出社區和縣外,按規定轉診者,基本醫保報銷50%;未按規定轉診者,基本醫保報銷30%。

  基層服務能力難讓患者信任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縣,整個縣只有一位口腔科醫生,有一次他騎馬出診摔傷了,但仍堅持出診,否則整個縣的口腔科病人都看不上病了。基層太缺醫務人員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院長周學東的一席話引起了在場委員的共鳴。

  “老百姓費時費力扎堆去擠大醫院,追根溯源還是因為基層缺少讓人信任的醫生。”孫豐源認為,在農村,要解決3個問題:醫生會不會看病,從醫學教育入手,培養高水平的醫生;醫生愿不愿意看病,要給予有吸引力的待遇,讓醫生覺得留在基層安心;醫生能不能看病,要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設備。

  “除了培養人才外,還要用政策吸引人才下沉。”凌鋒說,現實情況是,很多醫學生不愿意到基層服務,基層有水平的醫生也想跳槽去大醫院,如果不能讓醫生在基層有尊嚴地工作,那么分級診療的建立恐怕仍是鏡花水月。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郭淑芹建議,為了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政府要加大投入,設立人才引進專項基金,鼓勵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用好的政策和待遇吸引畢業生向基層流動;制定基層人才優惠政策,在工資待遇、職稱晉升、聘任和子女上學、家屬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