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某縣某初中平均班額達109人、周口市某縣某小學平均班額達113人……日前舉行的2017年《教育藍皮書》發布會發布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我國中小學校班額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依然嚴重。(《中國青年報》4月19日)
我國大班額問題長期存在,近幾年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按照有關規定,學生數超過56人的班為大班額,學生數超過66人的班為超大班額。據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統計數據分析,全國小學平均班額為38人,初中平均班額為48人,高中平均班額為54人。但是,這些平均班額并不能反映各地中小學校班額的實際情況。比如,河南省駐馬店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班共有10376個,平均班額55.7人,似乎并不高,但2016年該市共有超大班額2695個、大班額3730個。對此,各地教育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
大班額給教師的教學增加很大負擔,也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困擾。由于受關注的機會減少,一些學生逐漸成為“邊緣人”,成績下滑,行為習慣變差,也會給學生安全造成很大隱患。這不僅違背了教育規律,而且大大降低了學校的辦學品質。有學者研究指出,班級規模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感發展有密切關系,班級越小,效果越好。當班級規模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會大幅降低甚至喪失。
因為大班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在不斷減少基礎教育班額。目前,實行小班制教學已成為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主流。比如,1991年美國13歲兒童的平均班額為23人,日本為33人,加拿大為25人,法國為25人,西班牙為29人,新西蘭所有班級嚴格限制在25人以內。而在我國,大班額產生的原因,表面上看似我國城鎮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城鎮學校擴容速度趕不上農村學生進城上學的需求,實質上是我國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城鄉教育差距不斷加大,造成農村家長不得不讓孩子擇校進城上學。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明確工作任務,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為此,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一方面要通過資源下沉,強基固本,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比如,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彌補農村學校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關心農村教師群體,通過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改善充實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同時,按照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一號文件精神,“設立專項資金,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真正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切實增強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
另外,還要通過社會力量參與,探索建立地方化、本土化的農村教師培訓體系,因地制宜強化教學改革研究,有效提升農村教育質量。與此同時,擴大優質辦學資源,通過對口聯辦和扶持薄弱學校等方式,促進城鄉學校強強聯合或以強帶弱,共同提質發展。目前,我國一些地區通過提升農村學校質量,有效化解了縣城學校的大班額問題。這些從辦好農村教育入手,解決大班額問題的成功經驗和有效探索,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