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的何芳2005年12月20日接到了西北某高校的試講通知,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莫老師認為,如今多數學子都意識到了求職成本問題,并不認為錢花得多就能夠找到好工作,這說明畢業生應聘求職的心態越來越成熟了。
高額投資:不怕最貴只求最好
這是丁君的求職成本賬單(2005年9月~12月):制作視頻簡歷:600元;精美簡歷相冊:580元;服裝:1600元;化妝品:600元;發型:220元;交通費:200元;通訊費(手機+小靈通):300元;其他:500元。總計:4600元。
從2005年9月一跨入大四至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旅游管理的丁君都在為找工作忙碌著,拍照片、做簡歷、添置衣服等都只是前期的準備。“為了向用人單位更好地展示自己,很多同學都做了視頻簡歷”。這個做“視頻簡歷”的建議來自上幾屆的“過來人”,價格不菲,20分鐘的錄像就要花600多元錢。“花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
之后,丁君又有了新的決定,就是制作一本精美的簡歷相冊。“如果非得說考慮求職成本的話,我認為這些花費肯定是必要的,也是我能夠接受的”。從黑白到彩色,最后到藝術照,花了近千元,但她相信,多下一分功夫,總會多一分回報。
據丁君透露,自己找工作的所有花費都是父母給的,而此時距離畢業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她自己也不知道,在找到工作之前還得花多少錢。
精打細算:把成本控制到最低
“受益都是建立在成本之上的,我找工作時注意在一定的經濟能力范圍之內,盡量把成本付出控制到最低程度。”中國人民大學的劉仕說,“我的錢主要是花在衣服、車費上,打印簡歷花不了幾個錢。”
到目前為止,劉仕比較堅定地把找工作的范圍鎖定在北京城,這樣一來,交通、住宿等費用倒是省去了大部分,簡歷也還算做得簡單,加在一起不到100元。
“我付出比較多的屬于無形花費,比如說時間。”開始找工作以來,劉仕每天至少投入3個小時的時間通過網絡搜尋招聘信息、投遞簡歷材料及接受信息反饋等等。
劉仕說,“成本問題肯定得考慮,畢竟去外地求職的花費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劉仕找工作沒向家里要錢,所有的開銷幾乎全是靠業余時間做家教和打零工賺來的。半年來,劉仕認為自己已經夠精打細算了,所以也沒特意記錄,但粗粗一算,也是一張長長的賬單。
“路還長著呢,能省就省點兒,現在什么都講究成本核算了,求職也一樣。”劉仕說。
理智投資:該出手時就出手
中國傳媒大學03級研究生王點近日接到了江蘇廣電總局讓其參加筆試的通知,這一紙通知真是叫人歡喜叫人憂,喜的是畢竟又多了一個選擇,憂的則是招聘方不提供車旅住宿費用報銷,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南京到底要不要去,王點真是進退兩難。
其實早在去年10月中旬,王點已奔赴大連某高校參加了一次求職面試,從置辦行頭到交通住宿費用,差不多花掉了1500元,此后陸續去了北京的一些企業應聘,加起來其費用超過100元。對王點來說,這些費用只是一個開始,“算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吧”。
“有失必有得。”問及對于求職成本問題的看法時,王點笑答。她認為在成本付出之前首先得想清楚幾個問題,第一應確定找工作的大致范圍,例如北京以外的要不要考慮;第二得確定好自己的工作意向,有的放矢;第三做好基本的成本預算,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做無謂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