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校前給家人留下書信稱自己“對讀書沒有興趣”;其曾經為湖北江陵縣高考狀元
尋人啟事
譚金平,男,24歲,湖北省荊州市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生。
2006年5月20日在清華大學出走,至今未與家人聯系。父母心急如焚,學校亦希望其返回大學完成學業。
關注焦點
截至昨日,清華大學學生譚金平依然沒有消息。自5月20日譚父看到兒子留下的棄學信,已經過去了57天。
為找到兒子,年過半百的譚父三次舉債來京,三次失望而回。他反復詢問:僅僅幾年時間,兒子為何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曾經的高考狀元,到大學卻成績一路下滑;承諾要考研讀博,卻無心學習棄學而走?
本報訊截止到昨日,清華大學2001級自動化系學生譚金平已失蹤57日,生死不明。6月末,譚金平的父親譚富強第三次抵京,尋找兒子。
5月20日,首次來京尋找兒子的譚富強,在兒子的寢室看到了一封信。譚金平在信中說,在清華幾年,除了第一學期,他從沒有認真地學習過,“我對讀書真的沒有興趣”,因此他決定放棄讀書,并希望家人不要找他。
看到這封信,譚富強覺得自己想不清楚,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會變得這么快,“高考全縣第一,而僅僅幾年時間,他竟然會棄學出走。”對于譚金平棄學一事,清華大學則擔憂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事件
大學生棄學出走
據譚富強介紹,2006年5月16日,他接到兒子老師的電話稱,譚金平已二十余天未曾上課,與校方失去聯系。5月19日,他赴清華尋子。
5月20日,譚富強在兒子寢室看到一封信,信中兒子稱,決定放棄一切出走,原因是感覺“空虛憂郁”。宿舍管理員證實,最后一次見到譚金平為5月19日晚。
此后譚富強與校方以多種渠道展開尋找,但至今未獲任何音信。譚本人自5月20日以后已三次進京尋找孩子。
困惑
曾經的高考狀元緣何棄學
在譚富強的心中,無論如何不能接受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的現實。他說,譚金平是湖北江陵縣2001年的高考狀元,從小學習刻苦,從來不用家人操心,并且剛剛進入清華大學時,還向家人承諾“先考碩士再考博士”。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一個從小體貼家長的孩子,會在畢業的最后關頭棄學出走,背棄家庭?”譚富強說。
據清華大學宣傳部介紹,2001級學生本應在2005年畢業,但由于學分不夠,譚金平被延期畢業一年,與2002級學生共同上課。
自2002年起,譚金平的學習成績下降、情緒波動,校方為此曾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未見成效。
譚富強稱,正是從2002年起,每逢寒暑假便會收到學校寄來的信,信中稱譚金平學習成績下降,希望家長做其思想工作。
校方
擔憂大學生心理健康
清華大學一劉姓老師稱,譚金平失蹤后,學校派專人進行了尋找,還報了警。但目前尚沒有任何有效信息反饋。
清華大學宣傳部長鄧衛認為,譚金平之所以出走,應與考試成績不理想有關。
“這點完全可以理解。”鄧衛說,清華大學的競爭壓力很激烈,加之在校生考入大學前都是各地的精英,入校后,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出現心理落差,造成情緒失控。調劑能力強的人,一段時間內會擺正心態,而稍差的一些人則會失去方向,導致成績進一步下滑,甚至產生更為極端的想法。近年來清華以外的高校,屢屢出現的高材生自殺事件,就足以證明某些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
鄧衛認為,譚金平失蹤后,有可能經過自己的心理調節,正視困難而再次返回學校。對此,學校已決定暫時保留譚金平的學籍,希望其能夠返校完成自己的學業。
譚金平留給父親的信
(節選,落款時間為2006年4月8日)“但我真的不想讀書了。這幾年當中,除了第一學期,我從沒有認真地學習過。我對讀書真的沒有興趣,我以前的表現只是因為我喜歡出風頭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歡讀書。”“作出這樣的決定,我也考慮過很久,不是一時沖動。……一直以來,我就是個麻煩制造者……”“我會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在10年之內我應該不會出現任何有人認識我的地方,當然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變化
高中
“他在高中時是學校的太陽”
譚金平高中班主任稱,譚因學習優異受到高中老師的百般呵護
7月15日,周六,江陵一中校辦公室。譚金平的高中班主任楊林明老師,一邊望著與譚金平的合影,一邊輕輕地撫摸著7年前他為譚金平修改的作業,不斷嘆息。
“98年入校后就放棄了所有節假日苦讀、99年數學成績考取了滿分、2000年沒有讀高三高考成績就已經560分,達到一本的分數線、2001年幾乎所有模擬考試沒有低于650分、2001年創下的675分高考成績至今無人超越。”楊林明表示,得知譚金平棄學后,他感到很困惑。在他的印象中,被載入校史的譚金平是一個永遠不會服輸的人。
楊林明回憶,自譚金平考入江陵一中后,三年來就與他一起生活學習,他們二人關系親如父子,“如果說譚金平有缺點,也只有固執一條。”至今,楊林明還記得,譚金平會因為一道數學題的兩種不同解析方法,在課堂上與數學老師爭論不休,直至對方同意他的思路。
“這也難怪,作為全縣的學習明星,他已經習慣了堅持自己的想法。”楊老師稱,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讀高中時的譚金平就是學校的太陽,很多老師為了不影響其學習成績,都會百般呵護他,長期以來,譚金平在學習上就形成了說一不二的風格,在生活上也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識。
2001年6月的模擬高考,譚因發揮失常,成績一塌糊涂。隨后,在學校樓道內哭了一下午后表示,將不參加高考。事發后,幾乎所有的高三任課老師,都到譚金平身邊對其進行開導。
采訪中,有三十年教齡的楊林明說,譚金平的事情已經引起了他對應試教育方式的思索。
他認為,學校在追求成績的同時,如能夠適當鍛煉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恐怕譚金平棄學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大學
“他可能不太適應大學的松散式管理”
譚金平同學稱,譚性格孤僻、做事執著
據清華大學老師介紹,2001年譚金平考入清華,入學成績在系內名列前茅。但到2002年,220名學生中,譚金平名次下降到200名左右。2005年,譚金平因學分不夠被延時畢業。
與譚金平同寢四年的同學吳權(化名)表示,他感覺譚金平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生,但性格內向,做事“執著”。只要譚金平想做的事情,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
生活方面譚金平也很倔強,吳權記得,大四時當他獲悉譚金平學習遭遇困境時,曾經主動向其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但是譚金平卻沒有對他的關心顯示出過多的熱情。
吳權稱,譚金平的現狀,應該與其未能調整好心態有關,一次成績不好,就失去了以往的所有優越感。
其實很多學生包括他本人,在進入校后都會經歷一個低潮期,接受現實,面對生活,是大家必須面對的現狀,顯然譚金平在處理此事上并未獲得成功。
“譚金平性格很孤僻,他朋友很少。”譚金平2001級同學、清華研一學生魏強(化名)說,他感覺譚很怪,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據魏強回憶,大二過后,譚的成績越來越差,輔導員在開會的時候經常提起。
魏強認為,譚金平走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可能是與其不適應大學的松散式管理有關。另外,譚金平迷戀網絡游戲,可能也是導致其學習成績下降有關。
譚金平離開學校時,一個人住一個寢室。據譚的家人稱,譚金平曾說過,和2002級同學一起后,因為自己打鼾,寢室人要求他搬出寢室,得到了校方的同意。于是,譚從4人寢室搬出,一個人住一間寢室。這一說法,得到了吳權的證實。
對話
“他不止一次提起自己是個大麻煩”
譚金平父母稱理解兒子,希望兒子快點回家譚金平的家位于荊州市郊一條拾荒人員群居的小街上,沒有房門的房屋面積不足十平方米。由于室內光線黑暗,且沒有凳子,7月16日下午,記者與譚金平父母的對話,只好暫借鄰居家的房子進行。
新京報:作為父親,你認為譚金平的性格有什么特性?
譚父:由于家里窮,我和妻子都依靠撿破爛為生。譚金平從小就養成了體貼大人、刻苦學習的習慣。每逢寒暑假回家,他都會主動幫著我們去收破爛,從來沒有怨言。但在學習方面,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從來不和我們多說。
這孩子總體的性格屬于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生性內向、較為敏感、自尊心強。
新京報:孩子上大學后,成績和學習態度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譚母:可能是因為巨大的壓力吧。我知道他心里很難受,同期上學的同學已經畢業工作了,而譚金平卻還在學校讀書;有的同學已經考上了研究生,而金平卻還在為掛科努力;別人都有女朋友,但他卻因家小,借住在出嫁的姐姐家中,根本無法考慮此事;他今年24歲了,仍然要靠父母拾破爛供養;他在信里不止一次提起自己是個麻煩。
新京報:如果譚金平能看到我們報紙,你們打算跟他說些什么?
譚父:娃你快點回來,爸媽不怪你,相信你永遠是個乖孩子。只要你平安,什么都不重要。你即使不回來,給家里來個電話也好,我們想你啊。
譚母:……(一直在流淚)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崔木楊 趙琳娜(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