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自己的實習成果滿意嗎?
非常滿意 24%
比較滿意 25%
不太滿意 26%
很不滿意 25%
我們可以看到,把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兩者相加的話,有超過半數,51%的大學生對實習的結果是不大滿意的。怎么個不滿意法呢?接下來我們就看一個Flash,這是根據一個大學生的實際的實習的經歷而改編的,一起看一下。
實習第1天,認識新同事,無事可做,在樓下逛了一圈。
實習第2天,在辦公室里坐了一整天。
實習第11天,上午將刻錄的DV給公司送過去了,下午無事可做,看報紙消遣。
實習第12天,上午還是無事可做,依舊看報紙。下午幫著統計了周六事業說明會的請帖。
實習第13天,終于有事情做了,啊,是幫著把運貨的小推車推了過來。下午無事可做,看報紙。
實習第14天,上午看了上午買的報紙,下午看了中午買的報紙。
實習結束了。
能夠感受這到位同學這種很明顯的不滿情緒吧。他就會想,我是大學生,我是有專業的,我到你這個公司是來學以致用的,怎么可能你老晾著我呢?好不容易用我一次,還讓我打雜,很有一種大材小用的這種感覺。對于這種實習就等于打雜的這樣一種實際的現象,家長和學生們都是怎么看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采訪。
大學生:從上班八點多然后一直等下班五點多,挺無聊的。
大學生:能夠讓我們多干一種有挑戰性的活。
大學生:因為交給你的活都太簡單了。
大學生:細心一點就行,跟你個人能力沒有多大的關系。
家長:不太好了,因為你孩子去實習了,去實習就應該讓他有點實質性的工作。實質性的工作才能鍛煉他。他去了,今天給人沏茶,明天給人倒水的,那去干什么了?
作為當事的一方,可以看到學生和家長對于實習就等于打雜這種現象很明顯是不滿意的,但是作為當事的另一方——接收單位,他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我們看一下某企業負責人的留言:我剛工作的時候就是從端茶倒水干起的。一個實習生剛來,公司不可能給他安排重要工作去做,就是想讓他們從一些雜事中慢慢了解個工作的。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會得到干大事的機會。
一些學生他是不喜歡打雜的,但是我們剛才看到這位企業負責人的留言,他說的這種說法也有道理的,而且我們也是這么想的,打雜一定要干好了,因為你干不好的話,有的時候還會鬧笑話呢。不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大學生:反正實習完就覺得自己跟傻子似的。
記者:為什么會這么覺得呢?
大學生:因為到單位以后,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大學生,其實到單位以后,有一些甚至小事都做不好,很細微的,沒有接觸過的東西,然后有時候人際關系也搞不清楚。有一次我們和一個代理公司去談判,談判完了人家請吃飯,我們應該說是主方,我就不才清楚狀況,吃飯的時候我去給人家倒茶去了,領導也沒說我,然后我們一個同事跟我說,本來這事人家好像有點求著咱們似的,也不是求著咱們,反正他們是有求于我們,你再一倒茶,好像關系沒搞清楚。
你看,打雜也是能夠練出一個眼力件兒的,而眼力件兒有沒有,更是一個很重要的競爭要素。接下來我們看一個調查,是106家用人單位,我們調查了一下:
貴單位愿意接受實習生嗎?
愿意 48%,
不太愿意 52%
為什么貴單位不愿意接收實習生呢?(多選)
擔心影響正常工作 49%
擔心泄漏商業機密 39%
擔心增加額外負擔 34%
有可能為他人做了嫁衣,不值得 27%
其它 23%
擔心萬一出了事付不起責任 20%
丹心實習生不好管理 19%
大學生在暑期實習期間,遇到一些他們所認為的冷遇,應該說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是大學生,他們是學有專業的,他們會認為我到這里來我是學知識的,而不是被你們支喚來支緩去,不是打雜的。但問題是您去的可是一個單位,可不是一所學校,他們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他們要培訓你,要教育你,并且要給你提供一些工作的機會,他們沒有義務這樣做。而且對于大學生來說要調整一個心態,因為打雜這件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他在進入社會的過程中所必經的一個階段。我們不妨看一看,任何已經取得成就的這些大人物,他們有幾個不是從打雜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呢。
來源:央視《東方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