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喬
據7月24日《北京晨報》報道,日前,北京大學發布公告稱,為了確保校園的正常秩序,北大校園從即日起不再對小學生及成人旅游團開放。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網絡上引起一片質疑之聲。很多網友表示,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沒有理由拒絕游人參觀。
筆者在京求學期間,曾有幸多次拜訪、游覽北大,近距離領略了北大博雅塔、未名湖、圖書館等著名的人文“景觀”。在筆者的印象中,除防治“非典”那段特殊時期以外,屢次進出北大校門之際,從未遇阻。由此筆者相信,一直以秉承“開放”和“自由”理念著稱的北大,自身絕不會拒絕對公眾開放。況且,北大的建設和發展用的是全體納稅人的錢,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的確也沒有理由對公眾說不。
再仔細看看這則新聞,事實其實也印證了筆者的猜測。北大拒絕的不是公眾,也不是慕名而來的個人,而只是那些成群結隊、蜂擁而至的商業旅游團。公眾個人參觀北大是免費的,而旅行社組織旅游團參觀北大卻是收費項目。由此,旅游團參觀北大實際上就演變成了旅行社不費吹灰之力,將免費的北大旅游資源賣給游客賺取利潤的商業行為。這樣的零成本買賣,不論是對北大還是對游客來說,都是不道德的。因此筆者認為,“全國人民的北大”,也有權拒絕作為商業操作的旅游團體。
更何況,北大校園的基礎設施容量有限,校園環境的維護需要成本,限制游客進入校園也是出于保護學校這個目的的無可奈何之舉。因為,任何由于游客太多超過接待限制所造成的損失,以及由此所增加的維護、保養成本,最終仍然得由北大、間接的也是由全體納稅人來買單。而這個過程中,只有旅行社,在玩了一手漂亮的“空手盜”以后成為了唯一的贏家。由此可見,北大對旅游團說不,又何錯之有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