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就業證明作假已是公開秘密專家建言:高校就業率應由第三方統計
本報訊 (記者 肖鋒) 昨天,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教育部正在建立就業率舉報制度,并將設立就業率舉報電話,以此防止個別高校就業率“注水”。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有媒體報道個別高校就業率“注水”或與畢業證書掛鉤的現象,對此教育部極為重視,已責成有關部門澄清事實,嚴肅處理。教育部正采取措施,建立就業率舉報制度,設立就業率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建立檢查制度,在高校教學評估中加大違規查處力度,加大就業狀況的權重,對就業率作假者實行“一票否決”。
針對近年來很多部門或機構從不同角度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各種數據很多,引起多方面議論的情況,有關負責人還表示,希望有關部門或機構慎重發布有關數據,有些研究結論可能會誤導學生,有的則可能夸大了就業的嚴峻形勢,容易造成心理恐慌,也容易使一些不良用人單位借機抬高門檻,反而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
[新聞連讀之一]
教育部負責人稱“六成畢業生面臨失業”的說法不正確
本報訊 (記者 吳狄) 針對此前媒體報道“六成畢業生面臨失業”的說法,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該說法有誤,會給大學生就業制造人為障礙。該負責人還透露,對就業率造假的高校將會被教育主管部門嚴懲。教育部官方網站昨天披露了上述消息。
該負責人表示,個別媒體報道稱“大學生需求量下降22%,六成畢業生可能面臨失業”,在社會上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指導中心掌握的情況,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的態勢還是從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現狀來看,都沒有出現社會需求大幅下降、六成畢業生面臨失業的情況。
根據指導中心對有關省市的抽樣統計顯示,畢業生離校后,已有六成以上畢業生以各種方式實現就業。
針對被媒體曝光的個別高校就業率“注水”或與畢業證書掛鉤的現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教育部極為重視,已責成有關部門澄清事實,嚴肅處理。對于造假就業率的高校可進行電話舉報,對就業率作假者實行“一票否決制”。
負責人稱,如果個別學校存在不真實統計問題,一經發現,主管部門決不會遷就姑息,作假者必將受到嚴肅處理。(新京報)
[新聞連讀之二]
廣州大學要求學生用就業證明換取畢業證
不久前,在辦理畢業離校手續時,廣州大學松田學院法學系畢業班的學生阿志沖班主任王娜發了通火。雖然阿志在5月下旬就因找不到工作向學校打報告要求暫緩就業,但畢業離校前一個月,王娜仍屢次打電話要求阿志盡快上交就業證明,聲稱如果不交就業證明就拿不到畢業證書。
[新聞連讀之三]
礦大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 畢業證被學校扣發
因為沒有簽署就業協議,中國礦業大學的部分MBA畢業生無法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盡管他們的學業早已順利完成。為了拿回本該就屬于自己的一紙證書,一些學生只得無奈地找到一家外地單位掛靠,簽署一個“莫須有”的就業協議。
學生們懷疑,學校此舉是為了維護就業率。
[特別策劃]
中國大學:就業率是萬惡之源?
衡量一個大學好壞的標準是什么?就業率嗎?有些高校的領導可能就會肯定地回答你:是的!因為,中國的高校里,有小撮人(或者是一大把人)就得靠就業率混飯吃。
就業率是這些人的“根子”,就業率也是他們招攬學子的“幌子”,就業率更是他們借以牟利的工具!
當大學越來越貪婪時,當擴招成為戒不了的癮時,就業率就成了“萬惡”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