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專家指出大學生就業難九大原因
2006-08-12

廣州9月1日前將出臺規定,失業大學生可享低保

專題策劃 吳斌 專題撰文 時報記者 薛冰 王道斌 實習生 梁健敏 本版攝影 時報記者 周濤

到底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在哪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眾多就業指導專家,歸納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九大原因。

廣州市民政部門也指出,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可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民政部門還要給短期內無法就業或就業后生活有困難的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具體細則將在9月1日前出臺。

記者連日來采訪發現,大學生畢業難既有供需結構性矛盾,也有應試教育和學生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擴招影響

雖然國家已經停止了擴招,但是這幾年擴招的影響依然存在。200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2002年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80萬,4年內增加了223萬。僅就廣東省而言,2004年高校畢業生為13.2萬人,2005年為16.5萬人,今年廣東省內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首次突破20萬人,加上來廣東“淘金”的外省院校畢業生,預計今年在省內求職謀業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將超過30萬人。

再來看全國大學生待業的人數:2001年34萬大學生待業,2002年37萬,2003年52萬,2004年69萬,2005年達到79萬,今年還是一個不容樂觀的未知數。

原因二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干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于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原因四 高校專業設置錯位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系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

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后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事實上,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在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要達到這一要求,只能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承擔,而如果把“在崗培訓”轉移到學校里面去完成的話,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將是非常不經濟的。

原因六 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原因七 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蒙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原因八 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

由于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于國際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勞動就業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崗位與擴招之后的龐大畢業生數量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還將因此降低大學生的談判地位,引發其他嚴重問題。

原因九 文科教育質量低下

由于教學內容,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后,對于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大學擴招過程中間,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

政府措施 廣州生源畢業生登記失業可領補貼

為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困難,今年6月份,中組部、中宣部、中編辦、教育部等14部門聯合發出了《關于切實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規定大學生畢業沒工作可納入城市“低保”,享受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年。廣州市相應部門也下發了有關通知,通知要求,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可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民政部門還要給短期內無法就業或就業后生活有困難的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具體怎樣才能享受“低保”,至截稿時,廣州市民政局宣傳與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民政部門仍沒出臺具體細則,是否按國家通知要求執行,她無從告知,預計9月1日前會出臺相關規定。

此外,要求凡高等院校畢業生(含大學專科生、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因患病等原因短期內無法就業且生活困難的,由高校畢業生戶籍遷入地所在民政部門參照當地“低保”標準,給予臨時救助,享受臨時救助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一年后家庭生活仍有困難的,按有關規定申請享受低保或其他社會救濟。

據了解,屬廣州生源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后還沒有落實就業單位的,可持本人戶口簿、《畢業證》、檔案到戶口所在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機構辦理失業登記,然后才能向廣州市民政局申請。

據廣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雖然目前通過勞動力市場找工作的畢業生不少,但不少沒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卻不愿意進行失業登記。

根據14部門的通知,全國各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統一于今年9月5日至25日組織開展“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

相關鏈接 “80后”缺乏經驗成求職絆腳石

現今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社會觀點認為他們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和有效團隊合作精神。那么在職場上,“80后”群體的求職狀況如何?中國人才熱線圍繞這一主題在近日專門開展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0后”已成為求職主流群體,但眼高手低和缺乏經驗也使得他們在求職的道路上頻頻受挫。對此,職場人士提醒,該群體求職者應明確自身定位,樹立起正確的就職觀念,克服弱點,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

該調查共回收了5700份有效問卷,通過數據分析顯示,34%的受訪者認為“80后”求職者缺乏實踐經驗,20%的人認為他們眼高手低,這兩項總計達到54%,無疑成為直接影響“80后”求職的最大絆腳石。此外,10%認為該群體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14%則認為不能吃苦耐勞是他們最大的毛病,13%認為他們過于追求享受生活。

本次調查顯示,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充滿激情活力是“80后”求職者最可取之處,也是最為寶貴的財富,而不少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從業者在受訪時也坦言,這兩項也恰恰是企業最為重視的地方。此外,還有11%的人認為“80后”求職者頭腦靈活,12%認為該群體學習能力強。

在本次調查中,眾多受訪者紛紛給“80后”求職者支招建言。63%的人提醒“80后”求職者在職場中不能漫無目的找工作,建議他們要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并給自己清晰定位。1%的人建議他們要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19%認為要樹立正確的就職觀念,不要挑三揀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