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6日上午09:30,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財政部部長助理張少春分別介紹中職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的有關情況,湖北省財政廳和江蘇省教育廳將做典型發言,并答記者問。
教育部回應北大假引進事件 稱丘成桐可能不了解
中新網8月16日電 教育部官員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北大“假引進”一事做出回應,稱北京大學是按照程序在做的,相信北京大學的領導班子辦學是很認真的。
近日,北京大學的長江學者,被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丘成桐指稱是“假引進”,導致很多輿論的關注。但北大的回應,人才的質量沒有問題。
對此,教育部官員表示,從北京大學的報告來看,北京大學在聘教授的時候很慎重。根據北京大學反應的情況來看,他們感覺到可能丘成桐不是特別了解情況。教授有兩種,一種叫講座教授,一種叫特聘教授,特聘教授要求九個月,講座教授要求時間相對短一點,三個月就可以。
教育部官員表示,不知道此類現象在其他高校有沒有,有可能有些地方也會有,教育部將會繼續關注此事。
新聞連讀
丘成桐
不久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紐約時報》說北京大學40%的引進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國調查一下,我擔保大部分是假的。”他稱北大這樣做是因為可以拿到好處。
這一說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7月29日,北大新聞發言人對此做出正式回應。該發言人指出,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說法,它歪曲事實,嚴重侵害了廣大海歸學者和北京大學的聲譽,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一個是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一個是中國的第一學府,本來不應該發生這種沖突,而既然是沖突,必然有一方存在著問題。那究竟是哪一方呢?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其中因果原委,本刊記者在美國,對丘成桐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
“不存在私人恩怨問題”
在專訪的過程中,這位著名的華裔數學家屢次強調的是自己“心中坦蕩蕩”。他不回避和北大數學系教授、中科院院士田剛的矛盾。田是丘的學生,但丘成桐先生卻指責說,這位學生目前的表現讓他感到痛心。
他甚至不等記者詢問,徑直澄清說,他跟北京大學沒有任何個人恩怨,他在國外工作很好也有聲望,他本不需要和北大沖突。但可以看出,這種“個人恩怨”的評論已成為他心頭的一塊陰影。他說:我不后悔。我做這樣的事全是為了國家,如果有人把這個當作個人恩怨問題,這很不幸,不是事實。我覺得我沒有做錯事。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資格去批評政府的機構,尤其是當我們發現這個機構有嚴重錯誤的時候。
《瞭望東方周刊》:你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北大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學府,你想到過雙方會發生這樣的正面沖突嗎?
丘成桐:北京大學被認為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很多學生、研究生都這么認為。我只是把我對中國教育問題的看法清楚表現出來,我想從北大開始是比較適當的。因為這是一個大范圍的教育體制的問題,許多學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北大既然是全國最有名的大學,就應該心平氣和地來探討這些重要的問題。北大里面出現的問題最大,拿的經費最多,引進的所謂人才也最多。
“我很憂慮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年輕人能不能培養上來”
《瞭望東方周刊》:從國家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防范你所說的這種不良情況?
丘成桐:這種問題觸目皆是。有些是我的學生,這些學生,我花了二三十年來培養他們,他們最后竟然做這種事,我覺得是很痛心的。
在國外的一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也好,麻省理工也好,這些教授是不是在那里教書,他們是不是同時也掛個名在北大教書。這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只不過北京大學寧愿裝作不知道。
《瞭望東方周刊》:可以看出,你對中國學術狀況很憂慮?
丘成桐:我很憂慮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年輕人能不能培養上來。在哈佛,我過去培養了好多學生和訪問學者。可是在國內,很多重要的領域,受到一些學風的影響,他們回國后沒有辦法做事。比如,中山大學朱熹平做出了很好的學問,卻面臨有權勢的數學家的打擊,這還不算其他還沒有做出最好學問的年輕人。
中國的學術未來在年輕人手里,年輕人不能順利地成長,是我最憂慮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中國年輕人,他們現在是沒權沒勢,也沒有任何名望。我們培養他們,就是希望他們以后對中國有好處。這不是名望的問題,也不是錢的問題。
“評審制度是最重要的”
《瞭望東方周刊》:你認為沒必要一定從海外聘請人才?
丘成桐:也不是。能夠聘請到全職為中國服務的人才很有幫助。
要真正的引進,就要像清華大學引進的姚期智一樣,他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研究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的,前年他辭去了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所有職務,在楊振寧先生下面的研究所當教授。現在姚先生正帶領一大批年輕人在做研究。我本人對他很佩服,清華大學這一點也做得很漂亮。
《瞭望東方周刊》:你個人認為這種作假方法根源在哪?
丘成桐:很簡單,北大會拿到很多資金,如果表明引進了人才,就可以從國家拿到一大筆錢。
評審制度是最重要的,這跟整個教育體制有很大關系。但我不相信北京大學會有什么重大改變,因為既得利益者不可能退出。
就北大數學系來講,一些年紀過大同時權力過大的教授,應該強迫他們退出這些權力中心。他們應多花些時間在學問上和在年輕人身上。十年前, 哈佛大學收到的北大學生,水平很好,但這幾年水平不行。這表明他們所謂的“大教授”根本沒花時間在本科生的教學上。
在采訪過程中,丘成桐曾講過的“如果我說錯了,我愿意道歉”,最后,他審定的時候被他本人刪除了。
教育部稱長江學者達不到要求將被除名
本報訊 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昨日透露說,長江學者達不到要求是“要除名的”。她說,目前已有好幾個長江學者不再續聘,不過她并未透露具體數字。
根據今年修訂的《“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長江學者聘任辦法》規定,對于在聘期內到崗工作時間不足的特聘教授,一經查實,教育部將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停發并追回已發放的特聘教授獎金。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如有違反學術道德規范,或觸犯刑律,或在申報中有弄虛作假等行為的,教育部也將撤銷其長江學者稱號,停發并追回已發放的特聘教授獎金。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