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龔瑜)8月11日,上海市首次向社會公示《關于2005年各區縣依法履行教育責任執行情況的報告》。其中,公用經費、生均經費、教師學歷達標情況、班額情況、教育發展水平等各項指標成為人們的關注點。
上海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這次公示僅作客觀督導,不做任何評價。
數據顯示,各區縣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投入存在著不均衡現象,2005年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最少的區縣比最多的區低8800多元,相差近10倍。部分區縣生均經費支出較低,生均經費支出的增幅也落后。
對此,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各區縣的教育投入存在差距,主要與該區縣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不應僅看不同地區的教育投入絕對值和增幅。
另外,數據顯示對各學段生均經費呈現四大態勢:一是各區縣政府對不同學段的重視程度有所側重,普遍表現為幼兒園、小學的受重視程度偏低;二是由于各區縣經濟基礎與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特別是城中區與遠郊農村地區的差異,各區縣之間小學生和初中生的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的差距比較大;三是部分生均經費支出較低的區縣,其生均經費支出的增幅也靠后,與體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尚有距離;四是教育基建費用計入公用經費中,造成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的上下波動。
記者獲悉,從今年開始,區縣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責任執行情況將每年公示一次。從今年9月起,未履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區縣,將被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將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