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文生
頂著50年一遇特大旱災中的炎炎烈日,李中平挑著重物走在重慶街道上,腳走一路,汗滴一路,白花花的陽光耀得刺眼,只好把眼睛瞇著。
完事了,坐在樹蔭下,他開始盤算昨天和老婆通電話聽到的兩件要事:老家3個月只下過一場雨,稻田全干了,土地龜裂,放得下整個拳頭;女娃娃9月就該讀高中了,而高中學費漲了……
該咋辦呢?李中平問記者。
今天,重慶市普通高中學費標準調整方案正式發布,該市近6年首次大幅度調整高中學費,大批重慶市民,都像李中平一樣掂量著自己的收入和開支,設計著孩子的前途和未來。
9月1日,新的高中學費標準將開始執行,同日,重慶市將執行新的低保標準,每人調高15元。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并不會受到新的高中學費方案的影響,憑證將減免學費。但僅僅就這兩套新執行的方案中的具體數額而言,1個重點高中學生一個學期的學費將超過當地1名吃低保者5個月的收入。
部分地區高中學費翻番
在這次調整前,重慶市重點高中學費標準是:重點高中400元/生·期,城市高中200元/生·期,城鎮高中150元/生·期,農村高中90元/生·期,該標準制定于2000年。
在這次普通高中學校學費調整中,有著典型“大城市帶大農村”結構的重慶市實行了分區域、分類別調整學費標準的辦法。
在都市發達經濟圈,重點高中的學費將升至1200元/生·期,城市高中為800元/生·期,城鎮高中600元/生·期,農村高中為400元/生·期。
在渝西經濟走廊,重點高中的學費將升至900元/生·期,城市高中為600元/生·期,城鎮高中500元/生·期,農村高中為400元/生·期。
在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重點高中的學費調整為800元/生·期,城市高中為500元/生·期,城鎮高中400元/生·期,農村高中為300元/生·期。
此次調整中,水電費、班費、體檢費、講義資料費、文娛費、計算機學習費等6項代收費將統一納入學費收取,此前,這些項目合計為145~207元不等。“這次學費調整的最大特點是,將調整學費與規范收費行為相結合”。
記者注意到,最終出臺的政策與月前舉行聽證會上的標準有所下調。
將6項代收費的因素一并計算進來,上漲幅度最高的是都市圈的城市高中,漲幅為105%,都市圈的重點高中漲幅為101%;都市圈的城鎮高中漲幅為69%,渝西片區的城市高中漲幅為50%。其余地區的各種高中的收費漲幅均低于50%,其中,三峽庫區的城市高中、城鎮高中、農村高中的漲幅均低于30%。
一間高中教室坐了90多人
為何調高高中學費?重慶市教委解釋說,這是解決制約該市高中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的需要。
目前,重慶市教育的“瓶頸”在于高中,而高中教育發展的“瓶頸”則在于辦學經費。
來自重慶市教委的權威數據顯示,現有高中數量難以滿足需求,2005年,重慶市每萬人口中,普通高中學生僅為153人,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2人,全國每所高中平均服務人口為8萬,而該市則為11萬,個別區縣高達25萬以上。
“瓶頸”的一個突出表現是重慶市普遍存在的高中超級大班額現象,全市高中班額在56人以上的高達63%,最大的甚至達到90多人。如果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僅擴班的資金缺口就達19個億。
造成如此格局的重要原因是,教育經費投入整體不足。200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應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重慶市僅為2.84%,略高于全國水平,而在總體不足的教育經費投入中,高中階段所分得的份額并不大,導致普通高中資金十分緊張,部分高中甚至背上了沉重債務,截至2005年底,重慶市普通高中欠債23億元。
同時,絕大多數高中此前執行的學費標準甚至低于同類型小學和初中“一費制”標準;重慶市普通高中學費標準也遠低于中職學校收費標準,這一局面被概括為“兩個倒掛”。
“高中教育辦學經費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會共同分擔的原則。”有關人士聲稱,這次學費調整,并不意味著政府將責任轉嫁給學生。“重慶各級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他說,2005年,重慶市施行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以來,今年,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共有378萬學生納入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范圍,其中,43萬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女童實行了零學費。為此,各級財政總計投入12.49億元。
調整前,重慶市普通高中學費標準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全國第29位,調整后,將位于十七八位。
同時,重慶市日前出臺政策,三峽庫區移民、城鎮低保人員和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就讀中職學校,將獲得高額資助。普高提高學費,職高免費讀書,有人分析,這一格局將形成重慶中職學校最好的發展契機。兩項政策是運用經濟手段引導學生分流,引導學生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以促進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協調發展。
“我們希望明明白白交錢和花錢”
大多數學生家長表示,能理解和接受適當調高高中學費,自己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這次上漲的絕對量過大,二是將課外資料費納入學費可能導致學校少訂閱資料。
“此前,課外資料費和講義資料費是明碼實價收取的,學生自己可以核對學校是否足額購買了資料,如果執行新方案時,學校刻意少買各種學習資料,學生就沒有任何辦法,想理論都沒有根據。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避免這種情況。”一位學生家長認為,將諸多代收費歸并到學費中收取,其實并不科學,分門別類地列出細目,有利于學生“明明白白交錢,明明白白讀書”。
更多市民表示:此次學費上漲幅度偏高,超過自己的心理預期和實際承受能力。“高中學費要調高的消息傳出來以后,我們周圍的很多人都要認真算計一下,漲上去的學費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毫不費力就掏得出來的”。
有關文件要求,堅持執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減免制度。各校減免金額應不低于當期實際收取學費總額的10%。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人士介紹說,今年重慶遭遇特大旱災,對那些莊稼絕收的嚴重受災農民家庭的子女,將減免學費。
擇校費仍為千夫所指
在這次高中學費調整中,市民關注的焦點仍是“擇校費”問題。
一位高中校長坦言,此前,高中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一方面,校際教學競爭完全是白熱化的,高考升學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都要錢,學校發展的資金壓力更大。兩方面互為因果,學校不堪重負。
為了發展,主要靠自籌經費,其中關鍵,就是“擇校費”。“沒有這筆錢,教師獎金、福利、學校基建、公共開支都將無從談起”。
與高中階段3.5萬元的“普遍行情”相比,此次學費調整對老百姓錢包的考驗,只是小巫見大巫。“高中收費最大的問題就是擇校費,這次調整怎么完全繞開,避而不談呢?”
他們說,巨額“擇校費”事實上就是家庭經濟能力的比拼,其產業化、準市場化傾向事實上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有錢交‘擇校費’、能進入市級重點高中的學生,多數來自有錢或有權的家庭。我們希望,收費大幅提高后,重點高中應降低‘擇校生’比重,讓大家公平地享受優質教育。”
本報重慶8月23日電
鏈接
湖北省
級重點(示范)高中和市(州)級重點(示范)高中每生每學期500元,一般高中每生每學期350元,武漢市城區高中可適當上浮(上浮不超過省定標準的20%)。
“擇校”生的學費標準為:省級重點(示范)高中、市(州)級重點(示范)高中、一般高中3年的學費,最高分別不得超過2.7萬元(即每學期4500元)、2.1萬元(即每學期3500元)、1.5萬元(即每學期2500元)。
西安市
西安市
高中學校(含職業高中)省級重點學費800元/生·期,借讀費1000元/生·期;城市高中學費350元/生·期,借讀費800元/生·期;農村高中學費200元/生·期,借讀費400元/生·期;擇校費(三年)省級重點1.5萬元,市級重點1.2萬元,普通高中9000元。
長沙市
省級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過1000元,城區(縣城關鎮以上)高中和市級示范性高中不超過800元,其他高中不超過550元。(實習生趙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