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東華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一條有關助學金的規定引來了不少新生的關注。該規定明確:對于享受學校各類資助的貧困學生,如使用高檔消費品且被發現弄虛作假或違反校紀校規,學校將全額追回已經發放的資助金。
“高消費”將被追回資助金
據東華大學學工辦副主任劉淑慧介紹,學校的幫困助學體系主要包括了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國家獎助學金、上海市政府獎助學金、社會獎(助)學金以及校內的各種貸款及困難補助等。劉淑慧告訴上海東方早報記者,該校《學生手冊》規定,如果擁有高檔電腦等高檔消費品,原則上將不能獲得學校大額資助。大額資助一般指4000元以上的獎學金或是5000元以上可以全免學費的助學貸款。另外,如發現有學生在貧困資格問題上弄虛作假,或是吃穿超度,抽煙、酗酒、請客會友、鋪張浪費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學校將收回資助金。劉淑慧說,學校決不讓一個貧困生因為貧困而輟學,也不能讓弄虛作假和鋪張浪費的現象出現,這對其他學生不公平。
多渠道了解“消費情況”
據劉淑慧介紹,對于貧困生出現的弄虛作假行為,學校會根據多方證據對學生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謹慎處理,比如有貧困生突然間多了一臺電腦,但如果是學長送的,只要提供出事實證據,學校查實后會綜合考慮。但校方的原則是貧困生不要去做一些與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匹配的消費行為,像高檔電腦、高檔手機甚至高檔化妝品這一類高檔的消費品,學校一經發現,原則上不會給其提供資助。劉淑慧表示,如果貧困生被舉報購買高檔消費品,學校還可通過校園卡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取證。如何認定貧困生資格以及貧困生日常消費情況,東華大學目前采取的辦法是困難學生認定制度,即學校要求困難學生提供真實證明材料,同時分別通過舍友、班委會、班主任和輔導員及院系多個渠道了解學生困難情況及日常消費情況。通過層層把關、篩選和認定,避免學生虛報、假報。學校如果發現貧困生資格有問題,助學貸款將會停發,已經發放的資助金也會全額追回。
其他高校反應不一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從復旦、同濟等其他高校了解到,絕大多數高校并無明確資助金追回制度。復旦大學學生工作部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湯明華老師認為,所謂高檔消費品沒有界定標準,貧困生如果因學習需要,買了一部二手電腦,或是為了方便勤工儉學買了手機,學校也不會干涉。但如果有被資助的學生過于“高消費”,學校也會采取措施,在下一年暫緩或停止對其各類資助,包括提供勤工助學崗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王泠一認為,東華大學的這些措施很合理,從制度上讓大學生學會感恩。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也很贊同校方的做法,他認為學校目的可能是不希望學生把助學貸款的事情看得太輕,現在社會放大了對于貧困人員心理上的顧慮,其實這樣的做法給了他們更大的壓力。學校還應加大心理指導,讓這些學生樹立感恩的心理和自強的榮辱觀。滬上教育專家熊丙奇表示,“貧困一般與家境有關,與學生本身無關。如果以剝奪貧困生正常消費需求為前提進行幫困,無異于變相的歧視,貧困生應該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而不應打上低消費‘標簽’。” 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