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合豐小學。下課時,許多學生從桌子或椅子上爬出教室。
4日下午3時,合豐小學一個本來只能容納45個人的教室坐了81個學生。
二年級一個班81個學生,塞在一間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是怎樣一種擁擠?
前面的課桌比講臺還要靠前,離黑板不到一米;后面的學生頂著后墻壁,教室的后門已經打不開。下課了,教室里擺了9排,留給孩子們的過道太窄了,課間想去上個廁所也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放學了,很多學生選擇從桌子上爬出來。
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涌入,讓長沙市雨花區指定接收農民工子弟的學校之一——合豐小學的教室“膨脹”得再也塞不進一張桌子。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芙蓉區的荷堰小學、高嶺小學等學校。
擁擠,不僅僅是長沙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老城區拔地而起的新住宅區旁的小學也是“爆滿”。長沙東塘附近的楓樹山小學,平均班額近70人,雨花亭小學每個班學生遠超過60名。
千禧年出生的寶寶今年入學只是城市課堂擁擠的原因之一;學位有限,新建住宅小區沒有配套建學校,一些地方出現了“高高興興搬新房,哭哭鬧鬧找學校”的尷尬局面;一些有錢有權的人,還在想著法子,哪怕舍近求遠到這些本已“超載”的城區學校。
“大班額”讓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體很是擔憂:這么多的學生塞在一個教室里,天熱“五味雜陳”,天冷關門閉窗空氣也是渾濁的,還有近視、流感交叉感染……
“45-50個同學一個班,不用戴耳麥,就可以和學生直接交流,現在戴著耳麥給孩子們上課,影響的可不止是發聲。”一位教了30年小學的老師感慨著。靠后墻的學生離老師的距離有點遠,他們在自顧自地忙活著:玩腳趾,講小話,盡管講臺上老師的嗓子已經啞了。
在長沙的一些小學,學校因活動場地有限,暫時取消了低年級的課間操。為了滿足附近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入學,雨花亭小學、合豐小學都無奈“騰”出了剛建的美術室來分流學生。“今年還可拆美術室來解燃眉之急,明年咋辦?把電腦室也拆了?”面對城市化進程加快,在長讀書的孩子只增不減的局面,雨花亭小學校長黃迎春無奈詰問。
5日上午8時45分,雨花亭小學的周娜老師正在通過擴音器給學生上課。因為班上學生很多,該校每個老師都有一個擴音器。
4日下午,高嶺小學。坐在后面的一名學生不時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