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洛陽市民看不懂“道德碑”學者:國學教育缺失
2006-09-12
核心提示:在洛陽市周王城廣場上有18座形狀如碑的燈,碑燈的前后都有古詩文,一共36篇。但大多市民看不懂這些“道德碑”。有學者說這暴露了國學教育的缺失。

“碑燈上全是《詩經》、《論語》中的句子,誰看得懂呀?”9月6日,在洛陽市周王城廣場,一位衣著時尚的游客盯著廣場上的18座碑燈,對她的同伴說。

這些碑燈從哪里來的?碑文是怎樣選的?許多洛陽市民表示不了解。

質疑:副總編都讀不懂碑文

原洛陽市政府所在地,如今成了供人休憩的大廣場。

9月6日下午,三三兩兩的游人坐在洛陽市周王城廣場的木凳上,有的打牌,有的下棋,似乎沒有人欣賞廣場上18座形狀如碑的燈。

這些燈,寬約1米,高約7米,分兩行排開,碑燈的前后都有古詩文,一共36篇。

這些詩文,讀起來大都難懂,比如:“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對普通市民而言,這些詩文難懂不說,還有很多生僻字詞,如燠、忉忉、甓、隰等。

現場一位戴眼鏡的老先生說,他是上世紀5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市直機關退休干部。由于家離廣場近,他經常來廣場散步,但有些碑文確實看不懂。

廣場管理者、洛陽市園林局廣場綠化管理中心主任張天成說:“我文化程度低,看不懂碑文。”

洛陽師范學院的張娜學的是中文,她說:“我的根底太淺,碑上的古漢語讀懂的很少。

徐曉帆是《洛陽晚報》的副總編,他告訴記者:自己算個知識分子,但碑上的古漢語,很多也看不懂。

政府:應考慮市民理解力

看不懂的碑文哪兒來的?張天成做了介紹。

2005年,洛陽市政府遷入洛南新區后,通過“海選”,在寸土寸金的原市政府辦公大樓所在地,建設了周王城廣場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天子駕六博物館”合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大型多功能廣場。

2006年4月9日,周王城廣場建成。在建成前,洛陽市一位主要領導有一次到廣州出差,發現那里廣場的碑燈有特色,就指示廣場指揮部引進這樣的燈,并提出:不要學廣州在碑燈上登廣告了,要登一些弘揚傳統文化,給人啟迪,提升整個城市文化品位的語言。因碑燈上都是有關道德修養的詩文,故被當地人稱作“道德碑”。

為何要選這些詩文?洛陽市園林局局長杜勇杰說,詩文是廣州的制作單位提供的,據說是一些語文老師選的。這些古文大多出自我國的《詩經》和《論語》,為明理、誠信、忠孝的典范文字。當時沒有考慮市民懂不懂的問題,感覺可在市民中普及一些國學知識,就登上了。

作為文化主管機關,該不該對看不懂的碑文進行解釋。洛陽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李振刊說:“樹‘道德碑’的事,自始至終,文化局都沒有參與。人們看不懂‘道德碑’,文化局也沒辦法!

市民:文化要與大眾親近

張天成認為:洛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需要弘揚傳統文化的“道德碑”。2000多年前的古詩文看不懂,市民應該去讀書,提高自己的國學修養。

大學生張娜說:“建‘道德碑’本是件好事情,但好事沒有辦好。文化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它走下神壇,與大眾親近,這就是如何傳承的問題。譬如‘道德碑’,原文博大精深,飽含人生哲理,我們必須尊重和敬仰。但是,如果能在原文的下面,適當加注淺顯易懂的注釋(包括生僻字詞的讀音),就可以真正起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就完美了。總不能讓人抱著《康熙字典》來讀‘道德碑’吧!”

王立群是河南大學教授,他講課通俗易懂,深受學生歡迎,也因此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他說:“以碑燈的形式反映國學中的精華,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這些作品,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塑造了中華民族溫和、謙讓、淳樸的獨特精神氣質,仁、義、禮、智、信也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高尚的標準。”

“在取得經濟上的成就后,誠信缺失、信仰危機等精神困惑深刻干擾著社會的發展。在千年帝都洛陽,樹立‘道德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新的精神資源,應該可以起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王立群評價說。

學者:市民國學修養不足

在聽了記者對洛陽“道德碑”內容的介紹后。鄭州文廟負責人宋秀蘭說,“道德碑”是當今國學熱的一個縮影,近期,關于國學教育復興的事件不少。

2005年9月,上海人周應之開辦了一家全日制讀經班,并取名孟母堂。今年9月28日,鄭州文廟將在孔子誕辰2557周年之際,在廟內開設國學講堂,回復文廟的傳統教育功能。另外,一批國學大家在網上開通了國學博客。

宋秀蘭說,“道德碑”上的文字看不懂,暴露了當今人們國學修養的不足,也暴露了國學教育的缺失。

河南少年先鋒學校督教任曉林,6年前就開始在自己學校推行國學教育。他說,洛陽“道德碑”他去看過,形式很好,上面的文字看似難懂,實則簡單,相當于英語中的ABC。看不懂的人應該臉紅。

任曉林認為:國學是關于做人、做事的學問。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文化,正是國學使我們成為中國人。

任曉林認為:國學是關于做人、做事的學問。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文化修養不同,正是國學使我們成為中國人。中國近代由于西學東漸,國學的傳承出現了斷裂,近些年由于教育推廣上的偏差,英語成為大家的新寵,國學日漸被遺忘。現在的國學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為國學能夠彌補西方式教育的不足,可以從思想上制約人類無限膨脹的欲望。

從河南乃至全國來看,文化建設走向民間已是大勢所趨。但怎樣走向民間,讓百姓喜聞樂見?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說:要切實把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包裝好,使之體現現代風格和審美情趣,打開市場,贏得觀眾。

建議:洛陽可以說“子曰”

“一年后,當你到了洛陽,當地人會用古漢語向你問候。在KTV包廂,給你吟誦一段韻味十足的唐詩、宋詞,而不是流行歌曲。那這個城市就會讓人刮目相看,文化品位自然就出來了。”這是王立群對洛陽的期望。

他說:一個有個性的洛陽才迷人,現在很多城市都動員市民學英語,喊著與國際接軌。其實如果一個城市,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城市,比如說洛陽,如果動員市民集體學古漢語,建議每個市民每年學10句“子曰詩云”,定期組織大家在廣場上,以“超級女聲”的形式進行比賽,不僅能形成一個城市的特色,還有可能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對由建設單位來選道德碑詩文的做法,王立群表示:術業有專攻,文化的事情,還是要交給知識分子來辦。

如果是王立群來選“道德碑”的詩文,他說自己傾向于唐詩、宋詞,因為家喻戶曉,理解起來也容易。2000多年前的《詩經》、《論語》,對普通市民來說,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如果大多數人理解不了,“道德碑”就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

王立群認為:洛陽方面應組織學者,盡快把“道德碑”翻譯出來,在廣場里再樹個注釋碑,或是當地媒體發表解釋文章,并請有關學者在廣場里開個“小百家講壇”,專門就“道德碑”的內容,進行大眾化的普及工作。

苗頭:國學教育在民間萌芽

以樹碑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洛陽非首創。

浙江溫嶺市去年就開始大力提倡“孝敬文化”,并力圖在社會上形成一股文明的孝敬之風。溫嶺市箬橫鎮浦岙村今年初,率先在村里豎起了“二十四孝”石雕群像,建起了“孝”文化主題公園。溫嶺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鎮金岙村等地群眾也自發將“二十四孝”圖畫展出。

但和洛陽一樣,他們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

有人說:“郭巨埋兒救母”等內容,違反人性,是封建糟粕,和時代精神格格不入。王立群說: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如四書五經充斥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等級觀念,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所以需要有批判地繼承,不能不加鑒別,一股腦地向大眾傳播。

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也有令人滿意的創新之舉。北京大學和山東順風網絡公司合作,近期開發出國學短信,每月10元,文白對照,受到了不少群眾歡迎。即獲得了經濟效益,又收到了社會效益。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走完長征路后,表示要辦一個給不愛讀書人看的讀書節目。他的觀點是:現在的讀書節目太高端,是給學者、知識分子看的,離大眾太遠,這對文化的普及沒好處。

崔永元的具體設想是,請一些專家給識字不多的老太太講課,如果老太太們都聽懂了專家的話,那這個節目就成功了。如果這些老太太能把專家講的內容,給更多的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傳播,那么這個節目就是優秀了。

鏈接

《河廣》解析

原文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譯文

誰說黃河廣闊?一根蘆葦就可以過去了。誰說宋國遙遠?一抬腳就可以看見了。誰說黃河廣闊?窄得容不下小船。誰說宋國遙遠?早上起床不到吃早飯就可以到了。

注釋1.杭:讀háng,渡過。2.(qì):同“企”,就是懸起腳跟。予:猶“而”。3.曾:猶“乃”。刀:小舟。

4.崇:終。從天明到早飯時叫做“崇朝”。

題解

這詩似是宋人僑居衛國者思鄉之作。衛國在戴公之前都于朝歌,和宋國隔著黃河。本詩只說黃河不廣,宋國不遠,而盼望之情自在言外。

本報記者奚春山實習生王惠聰/文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