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毒素這樣侵害一個大學生
本報記者 甘麗華 實習生 謝靜
8月底,記者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來信者說自己是一名大三學生,暑假被網友騙到山西運城做傳銷。
為了脫身,他被迫讓同學給傳銷網絡寄去了850元,被傳銷組織者騙去的手機和錢包也沒有拿回來。他希望通過媒體幫忙,把自己的東西追回來。
幾天后,這位名叫楊河(化名)的學生與記者見了面,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考察”傳銷28天學到了很多東西
楊河被騙到山西運城的過程很簡單。從大一開始,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自稱在武漢某重點大學念書的學生。兩人一直在網上聊天,并未見面。今年暑假,在QQ上,這位女生說自己正在運城賣電腦,一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并力邀楊河前去。
7月28日,楊河從武漢登上了去山西的火車,這是他第一次坐火車,也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他想掙些錢,準備新學期的生活費。
見到楊河僅幾分鐘,女網友就借口看楊河的真實年齡、自己的手機沒電等理由,輕而易舉地將楊河的錢包和手機騙走了。出租車拐進了一個很深的巷子里,在一個帶院子的平房前停了下來,屋內有一大群人正在上課。
楊河很快明白自己落入了傳銷的騙局。他轉身就往外跑,還沒到院子門口就被抓了回去。一個打手模樣的人威脅道:“再跑就打死你!”然后,對方又來軟的,好言勸他“先留下來冷靜地考察考察,了解了解我們這個行業再說,要是還不想干就回家去”。楊河不得不開始了自己的傳銷“考察”。
“來自五湖四海的21世紀的網絡精英,未來的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奔馳寶馬的主人們……”每天的課都像這個開場白一樣充滿激情。
來了新朋友(指剛被騙入傳銷的新人),課堂主持人會介紹“長得特別帥”或是“長得特別漂亮”。還有功能老師專門講一套所謂日本愛博美娜生產的化妝品的十大功能,然后開始上制度課,講“三商法”、“五級三進制”:賣掉1~2套產品的是會員,賣掉3~9套產品的成為推廣員,賣掉10~64套的是培訓員,賣掉65~392套的是代理員,所賣產品超過392套的就成為代理商。也就是說,騙人越多,級別越高。
為了躲避查處,這個傳銷網絡上課的地方和住的地方是分開的。上課地點經常換。
那段時間,楊河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早晨很早就起來餓著肚子上課;課程結束后回到十幾個人同住的住處,大家圍坐在地上,飯菜只有饅頭、稀飯、白菜和土豆。吃飯之前要唱歌,還得互相自我介紹,玩兒一些小游戲,尤其是新朋友來的時候,要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讓新朋友盡快適應環境。
吃完飯后睡午覺,下午4時左右起床,老朋友帶著新朋友去串網(其他傳銷人員的聚集地),盡快把整個網絡的成員都認識。晚飯則是白水煮面條。盡管是夏天,近一個月來,楊河只洗了3次澡。
每個寢室都有一個培訓員,給大家講心理知識、法律知識,比如所謂傳銷中“不犯法、不合法、違法”的區別。楊河感覺學到的東西還蠻多的,比如怎么與人交往,怎么揣摩他人的心理,還有市場營銷、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三成傳銷參與者是大學生,其中不少最終放棄了學業
“1997年,面臨著下崗危機的中央電視臺某主持人奉領導之命去調查山西、山東,為什么一個這么窮,一個這么富?剛到山西,車突然沒油了,車拋錨在半路上,這位主持人打開車窗,看到了一黑、一白,黑的是煤,白的是羊,還有抱著羊的放羊娃……”
之后放羊娃和主持人展開了對話,放羊是為了什么?建房子。建房子為啥?娶媳婦?娶媳婦干啥?生孩子。生孩子干啥?放羊。主持人由此明白山西為什么那么窮。
放羊娃在電視上看到主持人說自己是井底之蛙,不服氣,于是一口氣兒來到北京打工,進餐館洗盤子,打碎了,不但沒拿到工資還被打了一頓。放羊娃只好來到山西運城,一下車錢包被人偷了。正當放羊娃絕望的時候,一個好心人出現了,請他吃了一碗面,介紹了一份工作,之后放羊娃不一定比蓋茨、李嘉誠有錢,但從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改變放羊娃的命運的工作就是傳銷。
傳銷老師不斷地講放羊娃的故事,目的是告訴大家要找到一個成功的環境、形成成功的觀念,之后形成成功的習慣,才會擁有成功的命運。
除了放羊娃的故事,他們還講述了很多“被一個朋友以不大不小的玩笑騙過來”,最終過上幸福生活的例子。
比如劉永春(音),湖南某大學旅游專業學生,當過學生會主席,帶一次旅游團就賺幾千元。后來被朋友以不大不小的玩笑騙來后,現在干得很成功。
來自沈陽某大學的趙某,本碩連讀7年,之前和公司簽訂了年薪10萬元的合同,有房有車,被朋友騙過來后,現在做到了代理員,月薪幾萬元。
某代理商出局(退出傳銷)后,買了一個高速公路,坐在那里收錢。
無數個在傳統行業干得很出色的人也加入了傳銷,干得更出色了。什么人來這個行業都是成功的,這個行業可以改變每個人,總之說得“天花亂墜”。
據楊河觀察,被“成功”吸引的不僅是“放羊娃”,還有很多大學生,其中不乏來自知名大學的在校生。他統計,這個傳銷網絡里至少有3成是在校大學生。
楊河其間住過的一個宿舍,十七八個人中只有3人不是大學生。這些大學生有的是兼職做傳銷,到期末回校參加考試,更多的則是完全放棄學業。
有的大學生聽信了傳銷的說教,鐵下心來做這行,把自己的親妹妹都騙進來。有的則是家庭式進入,最多的一家6口都做傳銷。
楊河說,傳銷雖然是騙人的,但在內部大家都用的是真名,根據他在串網時和這些人的交談,他確信其中很多是真的大學生,其中很多一旦被洗腦后,“拉都拉不回來”。
大多數都是20歲出頭,來10個,只走一兩個。傳銷組織者告訴他,走了的人“不是傻子就是心眼多”。
“我現在不做傳銷,但不一定將來不做”
在被迫交了850元后,楊河回到了學校。他對傳銷和企圖騙他進入傳銷的網友耿耿于懷,是因為沒拿回自己的錢包和手機,而不是別的什么。
楊河覺得自己在大學過了兩年,沒長什么見識,大學生活“無聊空虛”。考試很好過,實在不行還可以作弊,有的老師還考前透露題目給大家。
平時聽課的同學只有3成,7成的同學在玩手機或做別的事情。他和同學成群出去包夜上網,寢室的老大最厲害,最長時間連續包夜30天,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在上大學之前,楊河想像大學很好玩,但來了后卻發現真正從大學學到的東西很少,“都是自己學的”。
由于家庭貧困,楊河每月的生活費只有300元,從大一下學期他就開始打工,當過保安、超市促銷員。
手機是用自己當了一個寒假的保安拿到的800元買的,他格外珍惜。
楊河始終沒有答應加入傳銷,理由有三個:不喜歡傳銷騙人的方式;不會騙朋友;自己起步太晚,傳銷要到很晚才會有錢賺。
雖然楊河清醒地知道傳銷是騙人的,但他對傳銷的態度依然極為曖昧。“我現在不做傳銷,但不一定將來不做。”
他做了很多假設:騙朋友不會去,但如果是騙陌生人就會去;如果當初培訓員能幫自己把上線款(買一套產品的錢)先墊上的話,也許自己就干了。他衡量的標準是錢,而不是簡單的是非標準。
他現在最佩服的是“闖黃燈”的人,既不違法,又可以賺錢。
本報武漢9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