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悅樂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學校長 李江富
李江富老師生于1956年12月, 1976年高考落榜后,便走上了教書育人的講臺。開初他在魚塘小學代課,當時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在當地人眼里已經是很有文化的人了,但是他并沒有停滯,他仍然一邊教書一邊學習,在教學中遇到困難就去請教其他老教師。由于自己的不斷努力,教學成績不斷提高。 1984年悅樂村白堡小學差教師,李江富老師成為首選教師。到白保小學任教的課余時間他走訪家長,了解學生,抓住各種時間為學習困難的學生補習功課,并且很難得的是有時間了還要到困難的學生家幫助干農活。1985年李老師到悅樂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學任教,由于李老師一向克己奉公,兢兢業業,以一個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做人的準則,所以1992年他擔任校長職務。他既是一個出色的教育者,也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始終堅持服務于人,教書育人的原則,二十余年的教書生涯中,以“言必行,行必果”和“為人師表”為己任,狠抓學校的“三風”、“三化”建設,注重過程,更關注質量。天威苗圃希望小學能夠成為一所花園式學校,與他不懈努力密不可分,真正體現了“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個優秀的教師集體”。
學校前身是悅樂村魚塘小學,建校時間長,加之是土木結構,教學樓隨時危及師生安全。好在,苗圃行動帶著香港人的公益心與愛國熱忱為我們修建了新的教學樓,師生都可以安全放心的上課了,李校長認為不管理好新建的學校,不光對不起教師、學生、家長,更愧對資助建校的香港朋友。為了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他多方游說,帶頭集資,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集資共6萬余元。俗話說:“三分修建,七分管理。”如何管理好學校成了他反復思考、經常捉摸的問題,在他的心目中,始終認為創一流的學校要有一流管理,為此他不斷學習,大膽實踐,利用假期外出的機會學習管理經驗,想教師所想,急學校所急,目的是把學校建設好,管理好才無愧于關心、支持學校的各級領導及各界人士,特別是資助興建學校的香港苗圃行動。
一、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他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做好表率和帶頭作用。為了學校的修建,他主動、積極參與學校建設規劃,他總是跑前跑后協調鄰里關系,在施工過程中與中心?;ㄈ藛T一起嚴把質量關。2002年學校建成后,由于學校球場沒有解決,學生沒有活動場地,而且師生們一進校園雨天一腳泥,晴天灰塵隨風飄起無法保持校園衛生,他多次與村民委員會聯系,村委會同意給水泥、沙子,但是沒有解決塊石和平整球場的費用,學校因經濟問題無力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廣大師生,于是他把教師們召集在一起,讓大家想辦法,在召開了高年級學生家長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明了建好球場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多么重要,對學生的衛生習慣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一個人要從小事上學習好的方法和習慣。他精彩的演說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原本打算每家一人參與學校鋪塊石和平整球場地面,可是到了平整球場那天缺出乎意料的到了很多人,他們不但幫助操場填石塊,還配合施工隊打水泥地面。
教學中,他與教師們同甘共苦,不計個人得失,按照悅樂鎮中心校的規定,校長因處理政務在該校教師的平均周課時可以少上兩節,但李老師不但沒有比教師們的課時少,而且還說:“管理好學校,教好書、育好人是作為一位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很多人不解的問:“李老師:你累不累?學校有事你在,教師有事你在,學生有事你還在”。李老師卻很開心幫助別人,老師和學生們有什么困難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不但在學校里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更主要的是在課余李老師經常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幫助他們輔導作業,做些農活。校區的服務半徑是3公里,離學較遠的學生入學和鞏固工作一直困擾著學校,為了解除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他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錢來給學生交書本費,經常為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確保了學生都能按時入學,他的做法現在我們全鎮得到推廣。一部分學生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夠,致使學生是中途退學,為了讓學生重返學校上課,只要有學生流失,不管路有多遠他都會立即上門做思想工作使其返校學習。有一名學生邱青松因任課教師多次上門做工作都不到校上課,他堅持上門做了5次工作,直到學生到校上課為止。他所做的一切學生、家長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學生說:“我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李老師?!奔议L說:“李老師這樣辛苦都是為了咱們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讓孩子上學讀書,還算是人嗎?”李老師的辛勞沒有白費,歷年的統測中,他所任學科成績總是在同級同課前五名。他意識到常規管理只有年年抓、月月抓、時時抓,才能有一個好的育人環境和教學秩序。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他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近幾年,他管理的學校中,都有班級獲得全鎮第一名,2005年的畢業班統測獲得縣教育局的獎勵。1998年他被縣委政府授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002年學校被縣委政府授予“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他又被縣委政府授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006年當選為悅樂鎮第一次黨代會代表。多次被單位和上級評為優秀、先進教師。
二、加強制度建設,注重情感管理
他深刻認識到“無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學校管理必須要健全制度,加強管理。他根據悅樂鎮中心校管理辦法和學校實際,逐項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校產管理規定》、《教師紀律管理規定》、《師生安全管理規定》、《學校衛生管理規定》等。但李老師比較重視對教師的情感管理,給教師更多的關懷。他與學校行政“三必訪談”:教師有病必訪、教師家中出事必訪、教師家中有喜必訪;教師工作出問題必談、教師思想有疙瘩必談、教師取得成績必談。他的做法使教師工作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使全體教師人人有事做,學校事事有人管,學校教學秩序井然。教育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為了不讓財產流失,他將學校財產登記造冊,開學初點交給班主任,放假時學校一一點收,如有破損情況,要求教師及時修復,使用了多年的學校,現在還是完好如初。對教師的管理,在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的同時,主動關心教師的學習,注重教師思想、教學工作,教師工作有困難就幫助解決,經常組織教師相互聽課、評課,要求教師積極反思,促進教師不斷學習進步,對各級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他們學校教師,沒有無故缺席或遲到的現象,提高了全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工作中嚴格執行《大關縣教育局教師八條禁令》和《昭通市教師十不準》等安全、規定管理,與家長簽訂協約,共同管理,學校未發生一起大小安全事故,促進了學校和家長的團結與協作,調動了社會的參與,使學校真正成為大家的學校。他管理的學校,幾年來,校舍門窗完整無缺,校園干凈整潔,香港苗圃行動楊先生幾次回訪,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努力搭建平臺,為教師提高自己創造機會
要想辦好一所學校,還必須有一支思想和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李老師一直在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認真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各項要求,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教師隊伍;二是認真抓好教師的全員培訓,努力提高教師學歷達標率。到目前為止悅樂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有90%的教師達到了??扑剑蝗怯杏媱?、有組織、有步驟地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工作。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搞傳、幫、帶活動,主要是要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四是典型示范,狠抓業務素質的提高。他認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要靠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在教學中,他要求教師課前必須鉆研教材、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學校還抓住一切機會,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將學校的三位年輕人推向重要的崗位,樹立了青年教師的典范。部分教師的冒尖,帶動了一在批教師的積極投身于教學教研工作,形成了一股比成績、比奉獻、比創新的風氣。每位教師都能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積極地探索最有效、最合適本校的育人方法。在抓好業務素質培訓的同時,學校積極發揮黨員教師帶頭作用,要求他們做師德的表率,積極營造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風氣;營造民主、團結、協作、務實的良好氛圍,樹立求實、創新、進取、奉獻的精神。以黨風帶動學風,以黨性鑄師魂,堅決抵制一切有悖師德的行為。作為一校之長,為了搞好學校的工作和自己的教學,有時的確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他的妻子是農村婦女,因為李老師經常忙于工作,很少幫助妻子做農活,妻子很不理解,但他在抓好學校工作的同時,盡量抽時間幫助妻子做些家務事。特別是在“兩基”攻堅期間,為了完成“兩基”攻堅任務,他自己承擔了最重的工作任務,到他們學校轄區最遠的海銀村辦掃盲班,不管天晴還是下雨,每天晚上堅持上課。一天晚上趕去上課,遇天下大雨,雨具和電筒基本不能使用,自己就憑著對道路的熟悉,堅持趕到掃盲班上課,摔倒了又爬起來繼續趕路,因為明天還要給自己的小學生上課,文盲被他感動了,不用動員,自己到掃盲班學習,使他負責的區域的脫盲率達到100%。因為他的認真工作態度,感染了悅樂村全體教師,促進了全村掃盲工作順利完成。
他對學校各項工作的要求都很嚴格,促進并增強了師生關心、愛護校舍的意識,他想到香港苗圃行動楊先生(楊坤、苗圃行動義工,曾任大關縣地區干事、苗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其它義工不辭勞苦,千里迢迢為山區建校,無論如何都要管好這來之不易的學校。李老師以校為家、愛生如子、默默奉獻,一直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有一位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就有一個好的教師集體,就有一批好學生。他以一個平凡的山區教師的縮影,詮釋了山區教育工作者和共產黨員的真正內涵。
云南省大關縣悅樂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