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扎根在希望的沃土[山東 李天貴]
2006-09-12

他不偉岸,不豪邁,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言語不多的實干家;在學生眼里,他是一位可敬的長輩,在家長眼里,他是值得信任的校長。他愛學生、愛事業,多年來,一直在教書育人這片熱土上,默默無聞地譜寫著自己人生的樂章。
  他,叫李天貴。他的簡歷很簡單: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年44歲,魯能平原希望小學校長。他的話不多,但說起學校和孩子們,卻滔滔不絕。不錯,說到魯能平原希望小學,他有這個資格。這些年,在學校的建設發展中,是他竭心盡力,克服種種困難,才使魯能希望小學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發展道路。也因為如此,他個人獲得“平原縣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優秀教育干部”、“德州市農村教育貢獻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要改變一個人,先改變他的環境?!?BR> 
  1999年8月,時任中學教師的李天貴,經過激烈角逐,成為競聘上崗的一名小學校長,被分派到葦子園小學任職。當他趕到小學時,發現這所孤零零坐落于村外的學校,除了周圍牛皮癬一樣散布的鹽堿地,最讓人吃驚的,是學校的形象:20間舊校舍,矗立在鹽堿地上,周圍沒有圍墻、沒有操場,教室里墻皮脫落,窗玻璃殘缺不全,四處透風……是孩子們下課后的歡笑聲,給這所破敗的學校增添了無限的生氣和活力。
  杜威說,要改變一個人,先改變他的環境。面對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李天貴打定主意:要用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詳細了解了情況之后,李天貴才知道,校舍的破舊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老師們反映最強烈的,還是學校里沒有電。其時,周圍的村子都已經通了電,但因為從村莊到學校,還需要一公里的電器材料,鄉財政困難,無力解決,多年來就一直沒有通上照明電。因為沒有電,晚上老師們只能在昏暗的燭光下備課、批改作業,因為沒有電,不用說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就是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也沒有音樂。每到升旗的時候,師生們只能齊聲合唱國歌。用電已成為限制學校發展的第一難題。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李天貴決定,一切從眼下開始,先解決學校的用電難題。
  那些日子,李天貴成了化緣的“乞丐”,在學校轄區內到處周游,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從一家村委會到另一家村委會,想盡各種方法爭取村干部和村民們的支持幫助。原本不擅言辭的他,那些日子,竟然出奇的能說善拉,從小道理說到大道理,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說到孩子是每個家庭每個村子的未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努力,逐漸籌集到一部分資金。同時他壓縮學校的各項開支,“把一分錢當成鍋蓋使”,靠過緊日子的辦法,又擠出一部分資金。
  購買電器材料的資金籌足之后,為了節省,他就帶領全體教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用人拉肩抗的土辦法,運豎線桿,搬運器材。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北風凜冽,老師們卻干得熱火朝天——對通電的期盼,點亮了大家心中的明燈,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
  當二十世紀最后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學校也終于結束了多年沒有照明電的歷史。
  2000年春天,忽然傳來一個天大的喜訊:葦子園小學經山東省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批準立項,由山東電力集團投資改建為魯能平原希望小學。喜訊傳來,師生們歡欣鼓舞:這下學校真的有希望了。
  山東電力集團的介入,迅速使學校的硬件建設有了顯著的變化,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圍墻有了,操場有了……當初的丑小鴨變成了老師們心目中的白天鵝。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李天貴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繼續發揚當初的“乞丐”精神,主動出擊,積極與電力集團各級領導接觸,通過多方爭取,在市縣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結合自己的有限資金,逐步完善了學校電腦室,修建了學生餐廳、學生宿舍,室內安裝了暖氣、吊扇和換氣扇等生活設施,改造了學校辦公室。教學條件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教師們的教學積極性,工作熱情空前高漲,教學成績不斷上升,希望小學在當地群眾中的聲譽,也不斷的提高,生源,也隨之不斷的擴大。
  生命的價值,在于能自我突破、自我實現。面對學校迅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李天貴不敢陶醉,他審時度勢,通過冷靜的分析,根據學生家長的意愿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優勢,于2003年,果斷地在全市農村小學率先實行了寄宿制。這一在當時頗受爭議的舉措,因為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而受到周圍群眾的一致好評。周圍縣市區的陵縣、德城區,甚至河北的學生家長都紛紛慕名而來,將孩子送到學校就讀。寄宿制迅速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可。
  如今,這—舉措已在全市推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視校如家的李天貴,學校發展的“小算盤”,時刻都沒有停止過撥打。根據周圍群眾的要求,他又決定在學校里辦一處幼兒園,既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又能給學齡前的孩子們一個舒適的環境。為此,他多方爭取支持,聘任幼兒教師,購置滑梯等幼兒活動設施,一個包括小班、中班兩個層次的幼兒園迅速成立,并受到年輕家長們的普遍好評。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如今的魯能平原希望小學,已發展為一所占地20畝,在校生近400人、寄宿生達150多人的完全小學。因為成績突出,學校被平原縣教委評為“平原縣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優秀單位”,李天貴同志被評為“平原縣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優秀教育干部”。
 
  二、“讓陽光溫暖每一個孩子”
 
  “沒有了愛,便沒有了教育”。愛生如子,愛校如家。這是李天貴對老師們的要求,更是對自己的要求。
  寄宿制的實行,的確增加了生源,但也使學校的工作量大量增加。學生管護和學生安全是寄宿制學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生容易生病,學生健康問題又成為學校日常管理中的頭等大事。為此,學校制定了嚴格的輪流值班管理制度和餐廳飲食衛生制度,從采購到餐廳,都由一位后勤主任直接負責,學校在每個環節上嚴把質量關,確保學生的飲食衛生和身體健康。同時,學校自備了保健箱,購買常用藥品。沒有專職校醫,李天貴就向醫生請教,自學醫學常識,很快他就成了半個醫生。平時學生有點小病,不用出校門,就能得到免費治療。
  “在孩子的需要里,發現老師的責任”。為了保證學生夜間安全,李天貴和學生一樣每周在校住五個晚上,同值班教師一起搞好夜間學生的管護。夏天晚上熄燈前,他要到每個學生宿舍查看室內滅蚊情況,冬天,他每晚提前到各宿舍查看供熱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找相關責任人處理,并杜絕同類問題的再次發生。每逢夜里突然刮風下雨,他都要起床逐個宿舍查看窗戶是否關好,防止學生因突發天氣而生病。有時學生深夜突然得病,李天貴就和值班教師—起,去請醫生,來學校給孩子醫治。平時天好還好處理,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麻煩就大了。
  有一天深夜,天下起了大雨。四年級的一名男生突然高燒,吃了退燒藥馬上又全吐了出來,表情十分痛苦。如不馬上就醫,孩子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而當時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通行,請醫生來校已不可能。情況緊急,李天貴二話沒說,和一位值班教師背起孩子,冒雨去了一公里以外的一家村診所。經過一番診治,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全校150多名寄宿生,類似情況時有發生,每次他都把學生的健康當成頭等大事。幾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因管護不到位,而延誤孩子病情的事件,學校因此被家長們稱贊為“放心學校”。
  顧大家必然要舍小家。多年來,由于李天貴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家里的事照管得很少。因為家在農村,家里的責任田幾乎全部由妻子一人耕種,實在忙不過來,妻子就只好請自己的兄弟姊妹來幫忙。一次妻子干活不慎摔傷了腿,住院期間,李天貴只護理了三天,因為實在放心不下學校的學生,他就把岳母接來照料……更讓他感到無比慚愧的,是自己的孩子本來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優秀學生,尤其在高中前期,是班里前五名的學生,因為疏于管理,迷戀上網,成績一路下滑,最終,只考上了濟南一所普通高校。這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好在,回到學校,回到孩子中間,能讓他感到些許的安慰。
  該上學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要讓每一個農民的孩子都能好好念書,這是李天貴的心愿。由于地處魯西北鹽堿地區,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有不少家庭至今沒有脫貧,而新的“讀書無用”論又時刻影響著一些學生家長,落后的經濟和陳舊的思想觀念導致一些學生早早加入了打工仔的行列。為使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學校規定每個教師都與已輟學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李天貴本人更是利用工作之余,不厭其煩、三番五次地到失學學生家中做思想工作。盡管不少學生家長不理解,冷言相待,他仍然用自己的誠心和耐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感化學生家長。對個別的家庭特困學生,學校減免一定數額的雜費和希望工程救助之后,仍有相當的困難,他就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他們墊付課本費和生活費,直到使他們返校園,和其他孩子一起享受科學知識的沐浴。
  因為李天貴和老師們的努力,這些重返校園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他們很多后來都成了品學兼優的學生。如劉璐璐同學,在2005年全縣小學數學拼圖大賽中獲全縣第二名,趙雙同學先后在2004和2005年,連續兩次獲全縣語文大賽二等獎,這兩名同學同時于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平原一中初中實驗班。
  陽光總在風雨后。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平原縣教育局工會授予學?!皫煹陆ㄔO先進集體”光榮稱號,李天貴個人被評為“師德建設先進個人”,并獲得了“德州市農村教育貢獻獎”。
 
  三、做一個“全能校長”
 
 
  “根深才能葉茂”,“打鐵先須自身硬”。由于學校地理位置偏僻,遠離縣城,交通不便,近十年來沒有來過一名青年教師。教師隊伍老化,電腦課和英語課成了學校教學中的兩大難。為了不使一個學生輸在起跑線上,面對困難,李天貴知難而進,迎刃而上,沒有電腦教師,他就一邊外聘教師把電腦課先開起來,一邊利用節假日參加電腦培訓班。在最短的時間內他掌握了電腦的基本知識,然后一邊繼續學習,一邊擔當起全校三個年級的電腦課。同時,他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主動承擔起了3——6年級四個教學班的英語教學。后來他又兼任五年級的社會課教學,課時總量超出了其他教師的工作量。
  那些日子,他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不必說作為一名校長要處理的日常工作頭緒繁雜:大到教學管理、教學計劃的制定,小到每位教師的情緒波動;不必說學校建設中各種雜亂的事務;也不必說寄宿生的伙食安排,單是要完成所擔任的各科教學,就夠他手忙腳亂了。
  盡管如此,他所擔任的課程卻一點也沒有耽誤。他的英語課、社會課在全鄉同年級同學科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縣教育教研室評為“優秀英語輔導教師”和“優秀社會課輔導教師”。
  教,然后知不足?,F在時代發展太快了,要跟上時代的節拍,就必須時刻不斷地“充電”,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理念。他認識到,教學非一日之功,也非簡單的形式和內容所能體現,要探索改革,自己急需的是汲取營養,增加“底氣”。因此,在上好所任課程的同時,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進行課程與教改實驗,當好學校教科研的帶頭人。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此學校確立了向教科研要質量、以教科研促發展的思路。學校各學科教研組都確立了各自的教研課題,全校教科研活動逐步制度化、規范化。李天貴同志做為一名學校負責人,堅持不斷地深入教師教科研活動中去,與廣大教師一道研究學習學科教學的先進經驗,將成功的教學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效果。他還將培養學習型教師作為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任務,想方設法為老師開辟“教師論壇”,開設“教師專題系列講座”,開展教研組探討交流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學習能力。
  同時他還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實際,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創新。他根據自己多年來英語的教學實踐,確立了“小學英語開放式教學”的教改課題實驗。這一教學創新獲全縣英語教學優質公開課一等獎。在進行課堂教改實驗的同時,他還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所寫的《教師心境與課堂教學》等論文先后在市縣獲獎,成為上級領導和同行們眼中的“全能校長”。

  魯迅先生說:“不滿是向上的動力”。魯能平原希望小學雖然地處偏僻的鹽堿地,但卻是他心中的一片沃土。扎根這片沃土,是他毫不動搖的信念。學校的發展讓他感到欣慰卻難以滿足,他覺得,每登上一個山峰都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中一個新的開始。成功是暫時的,追求才是永恒的。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李天貴有個小小的愿望:再努把力,繼續提高辦學條件,搞好校園美化,辦好幼兒園,全力爭創省級規范化學校。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