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把汗水灑熱土
記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三岔河鄉郵政希望小學劉恩良
商州區三岔河鄉地處秦嶺深處,屬國家級特困鄉。離312國道進入泥峪川通鄉公路2公里處,有一所修建一新的小學,人們從它面前經過時目光都會被“三岔河鄉郵政希望小學”十個金光大字所吸引,大家贊賞這所學校是本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當地村民念叨國家郵政局和社會好心人捐資助學的善舉,也談說著劉恩良為這所學校流下了太多的汗水。
劉恩良,男,年已50歲,土生土長在這大山里,1975年參加教育工作,十七八年的民辦教師生活沒有動搖他投身教育這塊熱土的信心。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更好服務于家鄉,他刻苦學習,于1992年考入陜西省商洛教師進修學校學習。1993年在校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畢業分配到該校任教導主任(該校當時名為火神廟鄉中心小學),1997年任該校校長。
這所學校始建于解放初,屬廟宇改建,土木結構,年久失修,墻壁傾斜裂縫,屋頂破爛不堪,經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5個村420多名學生就擠在這小小的六個教室,村民們雖然掙扎著一次次解囊修補,但不能徹底改變學校面貌。他對這些現狀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四處奔波尋求外援。“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喜從天降,國家郵政局擬定立項捐資將該校建成希望小學。
為了搞好規劃,他曾兩次騎自行車到20里外的黑龍口東街小學、小商塬希望小學考察,犧牲了多少個雙休日,找領導、村干部商談教學樓的定位。一天他早八點在學校吃了飯去縣城找設計室同志搞規劃,忙到下午五點同設計室何技術員回校時才記起自己一整天還未吃飯,就叫
他把學校當成了家,把家變成了旅社,在建校期間,老伴見他忙,把被褥拿回家洗,而他忙于工作直到深夜,便把學校幕帳鋪蓋在身上過夜。還有一次老伴患婦科病嚴重,孩子來叫了他兩次(當時正開鄉村干部會),他都走不開,第三次他才回家,那時已是下午,他用自行車把老伴帶到20里遠的黑龍口醫院住了一夜院,第二天買了針藥回家治療,他又依然忙于建校工作。一天夜里他低血糖病發作,吐在自己的臉盆里,第二天買了藥吃,也沒請假休息?;I建、修建希望小學的過程中,對他來說沒有雙休日,沒有寒暑假,沒有想過額外的分文報酬,雖說又苦又累,他都很樂意,只盼望著希望小學早日建成。
在工程質量上他嚴格把關,發現施工中存在問題,立即要求返工,從而保證了工程質量。由于相互配合,十間三層教學樓、開放式圍墻、大門依次竣工。在學生搬進教學樓那天,召開了家長學生大會,讓大家感受溫暖,感受關愛,珍惜幸福,為希望小學爭光添彩。
劉恩良同志從教以來,向來工作都是一絲不茍。他又一顆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愛心,有正確的人生觀,能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辦事。他在商洛教壇上發表了《校長要正確處理好職務與覺悟的關系》一文中提出“職務不等于覺悟”,正是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寫照。
他能以苦為榮,以苦為樂,不光有組織能力,而且有吃苦精神,做事率先垂范,用實干精神帶動大家。學校一女教師請產假,缺人代課,他親自包了四年級一個班,既當班主任,又包全部課程,管教有方,教學有法,感化了全體教師。
他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他深深懂得只有贏得教師才能贏得教育,他支持鼓勵教師閃光和提高自身素質,僅10名教師,均由中師學歷進修為??扑剑?/SPAN>2人取得本科學歷,有3名教師獲國家級論文獎,涌現了區級先進教師2人,區級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各1人,3名年輕教師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
他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少先隊工作為載體,購置了鼓號、服裝、樂器,代表全鄉參加了文化節演出。辦起了圖書室,開展讀書比賽活動,豐富了學生知識。辦起了紅領巾廣播室,班班都有小記者,宣傳好人好事,交流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好經驗,塑造美好心靈。組織了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特長,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他把教學質量抓在手中,親自聽課平課、查閱教案作業、加強常規管理和課改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如教師張麥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的示范課在全鄉推廣,收效良好;教師李輝抓貧困生學習的經驗在全鄉交流,起到了促進作用。他善于解決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困難,如建校期間,六年級因缺教室搬到離學校約五里多遠的七星初小上課,他讓
最令人感動的是能以情感人,以人格魅力贏得社會對學校認可和支持。2006年春村民王文盛又捐資7萬余元,為學校硬化了操場、修建了舞臺、購置了價值2000余元的報刊欄2個、制作了新欄板,校內栽植了名貴樹木,美化、凈化、綠化了校園,營造了良好育人環境,使這所希望小學錦上添花,增添了新的活力。
我們深信在他的帶領下,全體師生將求真務實,積極進取,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