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心泉 樂于奉獻
河北省大名縣龍王廟鎮(zhèn)廟一村慶回歸苗圃希望小學 李煥香
1972年高中畢業(yè)后,面對大隊推薦我去邯鄲國棉四廠當一名紡織工人的機會,我放棄了。在那個“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的年代,我選擇了當一名人民教師,許多人不能理解,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我特別喜歡孩子,特別喜歡教育,知道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蓋起高樓大廈。我愿意去做基礎工作,自我參加工作30多年來,認真貫徹黨的方針、路線、政策、遵紀守法、刻苦鉆研教學工作,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由于工作突出,90年被命名龍王廟鎮(zhèn)廟一村小學校長,曾多次獲得縣級以上獎勵。2001年、2002年、2003年連續(xù)三年獲縣人民政府“嘉獎”和優(yōu)秀教師。2004年獲縣政府“十佳崗位明星”。2005年縣政府記三等功一次。
領導的嘉獎、同事的贊揚、學生的愛戴、父老鄉(xiāng)親的敬重,這許許多多的贊許齊集我身,我的人生價值也在我付出的同時得以實現,回想過去 工作中的辛苦,辛酸的經歷,對此我現在工作上的成就。我所滴的汗所流的淚,就是我價值的體現,就是我成功的見證,就是我收獲的驕傲。
1972年9月我參加工作,當時我家境貧寒,但我對工作滿腔熱情,見到孩子們,我就什么都忘了,忘記了苦與累,忘記了父母愁容,忘記了腹中的饑餓,孩子們的進步,就是對我的最好嘉獎,在教學一我熱情有余,經驗不足,我就向老教師請教,更與學生打成一片,從孩子那里了解我教學中的缺陷與不足,天長地久,真的是教學相長,我的知識經驗不斷的積累了起來,我更了解了做一名教師肩上的擔子的重量,我的工作熱情也就更加高漲了。但我經濟收入卻很微薄,直到1982年我的月工資也才每月18元,可當時我已經有了家庭,上有父母公婆,下有3個孩子,當時我的小兒子剛滿2歲,還需要人照顧,我為了在工作中不分心,我從未將孩子帶到過學校,實在忙不過來了就從微薄的工資中抽出10元錢雇一個保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發(fā)展越來越快,農村經濟也搞活了,教師的待遇也提高了,我的生活沒了后顧之憂,節(jié)假日,我就開始了徒步家訪,為了使學校、家庭與社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我的足跡遍及了大街小巷,我同時也把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法令帶給了家長。并從村里找回了失學的兒童,使我校連續(xù)幾年都沒有輟學現象。
蘇翠玲姐弟三人就是我在家訪時找回學校的輟學生,1992年9月的一天下午,學校全體教師正在開會,三年級學生蘇翠玲走進了辦公室,小女孩右手抱著一件舊大衣,眼盈淚水,怯怯地說:“老師,我爸住醫(yī)院了,我要去醫(yī)院照顧我爸爸,我來請假,我弟弟妹妹也不能上學了。”當時由于正在開會,我就草草的準了她們的假。孩子走了,一天、二天、三天過去 ,校內沒有了他們的身影。星期六下午,我就去她家家訪。她爸已經出院,但仍然是臥床不起,媽媽常年精神失常,她們家已經斷了生計,還欠了債,我到她家時,她爸爸坐在床上招呼我坐下,小翠玲慌忙沏茶倒水,孩子太小了,只能站在腳凳上拿熱水瓶她爸爸告訴我,家里沒錢給孩子交雜費了,甚至于以后要靠孩子們自己來維持生活了,小翠玲從市集上買了兩只小羊,幾對家兔。她小小的年齡就要開始自食其力,離開校園,我實在不忍心,我拉著小翠玲的小手問:“你愿意上學嗎?”她說她愿意哪怕只穿“不露肉”的破衣服,我聽了心頭一熱,不由得流出了眼淚,不能讓孩子輟學,我告訴小翠玲姐弟,你們的學費問題,我會幫助解決的,你們別管了,明天你們就回學校。第二天我就在校內組織了一個捐贈活動,我?guī)ь^拿出了200元錢,這樣以來,全校師生有的捐錢,有的捐物……三個輟學的孩子重新背上了書包,返回了校園。蘇翠玲姐弟三人表示他們會更加珍惜這大家賜予他們的上學機會,努力學習,并要求為校出力,為師生服務。從那以后,校內學生喝水的缸總是滿的,花池總是濕的,連學生的廁所他們都打掃得干干凈凈,他們學習十分刻苦,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直到他們姐弟相繼畢業(yè)離校。
我校救助了許多像蘇翠玲一樣的孩子,每到學期末,我們就會總結一下各位老師的家訪情況,顧慮到每一位學生,減免雜費,或捐錢,或捐物,不至于讓孩子失學。
在工作中,我還體會到,用師愛補償孩子失去的母愛,把教師的愛連同集體的溫暖帶到孩子們的心里,會深深打動那些缺少母愛的學生的心。
近年來,我校學生來自特殊家庭的逐漸增多。未艷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她讀三年級的時候母親去世,不到一年父親又患肝炎病,因家庭經濟條件貧困,光從本村衛(wèi)生所拿點口服藥治療無效,不久也就離開了人間,不滿10歲的小艷想,和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四個孤兒,和一位年邁75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父母的去世給小艷想帶來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她感到孤獨,感到痛苦,感到失望。
有一次我要求同學們自由命題作文,艷想寫了《孤獨的身影》一文,我看后震動很大。
她文中寫道:“我恨,恨老天不公,讓我降生在這樣的家庭里。但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我想活得堅強些、瀟灑些,我不愿在同學面前流露出自己心靈的隱痛,因為我不愿讓他們知道我家里發(fā)生的一切。在學校里我總是強言歡笑,可是又有誰知道我一回家就衰嘆不已呢?我和所有的孩子都比不起”。
我看過這篇文章后,可萬萬沒有想到艷想把受傷的心靈深深地埋藏著,她在心底里時時呼喚著母親。我懷著內疚的心情,在她的作文薄上寫下這樣幾句話,“想,老師會關心你的,再不會讓你孤獨了。”平時,看見衣服壞了我給她縫一縫,每年春節(jié)就是自己少穿一件衣服也要給她買一套新衣。還不斷買些需要的學習用品、這樣一來我倆之間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就這樣,一年、二年、三年過去 ,她升入初中,艷想和她舅母、姨三個人來我家里,沒等我們開口說話,她首先說:“
現在每年的正月有已參加工作的學生和翠娟、翠玲、艷想,她們紛紛趕來安慰我,她們說:“
1997年我校在香港回歸之際得到了香港青年基金會的捐助,重新移址建校,新校占地11畝,建起了標準的教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音樂室、少科室、微機室及體育器材室。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搬進了新校園,各位老師也都喜悅于心,滿面笑容,可是做為校長的我,卻感到肩頭的擔子更重了。我校已經步入了正軌,我們必須出臺新的管理方法,校內師生還眼巴巴的看著我呢?我要去學習我要去取經,我需要新的管理經驗。
我又開始了新奔波,去鎮(zhèn)里、去縣里、去拜訪博學之師,正在我四處奔波的時候,縣團委幫我解決了問題,1999年縣團委聯系了香港青少年基金會及全國希望工程的負責同志,讓我去北京參加百所希望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學習,我聽到后,高興的心都要蹦出來了,這真是天賜一場及時雨呀!我高高興興踏上了進京路,我臨行前,村長來送我,并打電話通知他在京的兩個兒子,讓他們好好接待我。到京后,我直接去了培訓班,在那里見到了教育
學習15天,對于一個很少出門的家庭主婦來說,我真的很想我的孩子、父母和丈夫,我多次打電話到家里問平安,問校內師生情況。就在學習接近尾聲時,我弟打電話讓我速歸。我的丈夫得了偏癱,孩子們在電話里一聲聲的喊著“媽,你快回來吧!”我聽著揪心呀!可是還有幾天,還有幾天學習就要結束了,我必須善始善終,我明白需要我的不僅僅是孩子,丈夫、家人,還有各位老師和學生。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將“我能行”的教育思想帶到了校園。
2000年我又得到了一次到上海參加學習的機會,那是在暑假,我丈夫自上次得病以來還沒完全恢復正常,天氣熱,我丈夫又因勞累過度第二次犯病了,我知道他需要我在他的身邊,但我依然選擇了把學習堅持到底。
由于長時間的奔波,工作,又要對全校200多名師生負責,我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高血壓和心臟病。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又要工作,課余時間還要照顧丈夫、家庭,為了便于工作,我把家安在了學校,十幾年如一日,吃住在校,以校為家。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不好而缺過學生的一節(jié)課,在學校,師生和社會上贏得了尊重和群眾的好評。
雖然我的學習經歷了許多艱辛與坎坷,可是我的收獲卻是巨大的,我?guī)Щ亓诵碌墓芾斫涷灒岣吡藢W校管理方面的水平,更培訓出了一支穩(wěn)定,團結的教師隊伍。自1997年建校到2005年,我校師生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連續(xù)幾年被評為鄉(xiāng)鎮(zhèn)綜合管理模范校。2001年還被縣團委評為少先隊“紅領巾示范基地”。并順利通過了2000年和2003年兩次省級普九驗收檢查,達到了國家Ⅱ類學校的辦學標準。我個人也連續(xù)幾年被評為模范教師,優(yōu)秀教師,三年來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嘉獎。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校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我們的驕傲與自豪。我校8名教師,其中7名是女同志。他們在我的帶領和感動下,個個不計得失,舍小集體,兢兢業(yè)業(yè)的埋頭苦干。“一只筷子難成雙,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的成績是我們集體團結合作得來的。我校面對如此的成績,沒有停步不前,并沒有知足常樂,而是考慮的更遠,國家允許社會辦學,私立學校就像雨后的竹筍紛紛成立,生源的競爭自然而然的擺在了面前。有競爭就有發(fā)展,就有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動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團結老師,奮發(fā)圖強,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搞好綜合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付出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辛勤的汗水澆罐在我校這個苗圃中的幼苗茁壯成長。
2006年5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