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應該是上一個學年的開始,眾多媒體開始紛紛報道資助貧困大學生的事情,使得俺這個不怎么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也不得不對這類事上心了起來。俗話說的好,世間的事就怕這“認真”二字。俺這一認真,還真看出了點“問題”:
其一:這些貧困大學生的家庭背景。俺這么冷眼一看,原來這些資助對象竟然十有八、九都不是獨生子女。俺80年生人,正是從那個年代開始,計劃生育開始成為了俺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現在這幫上大學的,從年齡上來說應該比俺少,他們為啥不是獨生子女呢?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父母沒計劃生育唄。現在,人們普遍有這么個共識:超生影響制富奔小康。這些資助對象的家庭有多少是因為超生而變的貧困的呢?順著這個思路理下去,資助這些“貧困大學生”上大學,實際上是讓全社會為他們的父母的錯誤交“罰款”!
其二:這些大學生為啥非要上大學?中國有這么句俗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現在中國的大學學制基本上是4年左右。也就是說這些孩子要在4年以后才能為他們的家庭做貢獻。但是,這貢獻一定能做的成嗎?“大學生就業難”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于是呼,俺就琢磨了,他們為啥非要擠進大學呢?中專或者技校,甚至是大專和高職難道就不成嗎?現在正號召大家轉變擇業觀念,調查也說了,現在最缺的就是有專長的技術工人。難道這些資助對象這樣的工作都看不上眼?
俺今天只是就這個話題開個頭,希望大家別老被媒體忽悠。今天正好也是3.15,俺提醒大家,把自己本來已經雪亮的眼睛再擦擦。至于,那些考進民辦大學的所謂貧困“大學生”,今天俺就不說了,3.15的時候大家氣都不順,俺也就不再添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