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紀學堂》
學堂的人,大多是先生,關心大事。現在既然如此,就關心一下女大學生吧。她們很重要,她們有點困難。以下是我看了一封女大學生的來信后的感想:
關于女大學生的印象,80年代的銀幕給過我這樣的記憶:《青春萬歲》中舉起雙手歡呼“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的女高中畢業生;《女大學生宿舍》里到建筑工地干重活掙學費,激情滿懷朗誦“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的女大學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迎著朝陽奔跑,卻又被帶入黑夜的純真女生。
后來,在銀幕上,不再記得有過女大學生。但是,青春、陽光、活力、詩意,似乎是女大學生當然的(一廂情愿的)歸類。這幾年,漸漸發現,在大眾媒體上,“女大學生”這個名詞,大多總是伴隨著“富翁”、“選美”、“整容”、“賣身”、“迷茫”乃至“搶婚”一起出現。到百度“千里尋她”,搜索顯示的前十頁,基本就是這些。古狗也一樣未見陽光。女大學生,怎么啦?我相信,大多數女生,應該還在認真的學習、生活,但是,社會輿論猶如洪水猛獸,將把女大學生裹挾到何處?
女大學生,前方的路,你看到了嗎?你能快樂地往前走嗎?
聽朋友說,有一天,一個女生在她面前沮喪地感嘆:“哎呀,明天我就要奔喪了。”朋友聽了,隱約覺得她應該是感嘆與年齡有關的事,問她:“什么意思?”女生解釋道:“我們同學把要三十歲,叫做‘奔喪’;要四十歲,叫做‘奔死’,就是奔喪奔死。”朋友問:“那你幾歲了?”女孩遺憾地說:“明天我就要過二十歲生日了。”“哈哈,你才20歲,就要奔喪了?我就要40了,還覺著好得很呢!”朋友說起,一群早已告別20歲的女士,不免開懷大笑。她們說,傻姑娘,成長雖然可能不再花枝招展,但是,與年齡一起增長的有閱歷、有主意,你可以看花,可以栽花種樹。生活美境無窮無盡,就看你心有多高,勁有多大。20歲,讓青春的花盡情開放,神采飛揚才是。
長大,并不可怕。雖然,有的男士宣稱“27歲的女的,還有誰要?”雖然,斥巨資征婚的富翁們廣而告之的是“年輕、美貌、處女”;雖然,有些女生已經聰明地把自己明碼標價賣個盆滿缽滿,但是,讓我告訴你,這,是長不了的。
20歲,就是那樣幾年,接下來,戀愛、婚姻、生育、扶養,弄不好可能就是落花流水狀。上天讓女性承擔著養育之責(同時也讓女性享受天倫),有所背負,自己的路,可能走的不輕松。但是,如果不走,就無路可走。多少從年輕時就把注意力放進家庭的女性,最后發現孩子開辟了自己的路、丈夫早已大踏步走上路的那端,自己呢?抬起腳,不知道該邁向何處。
“逢山辟路,遇水架橋”,這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如果沒有美好的夢想、堅持不懈地準備、堅定的信念,這是做不到的。
春天,白鶴,詩意,圣潔,這都是美好的感覺。
走在大路上,需要方向,需要目標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