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中參加社會調查的心得體會
(通訊員 吳艷)"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有一段時間了,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進行理論學習,也深刻地思考一些問題。我深知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我深深地理解和銘記著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但怎樣是肩負起這些使命,怎樣去履行這些職責?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雖然平時努力地學習,也在學生職位上為同學服務著,可僅僅這些夠了么?
當張德江書記提出的對當代大學生的四個要求——"立志、修身、博學、報國"之后,我就問自己:我立志了么?——是的,我可以肯定的說:當我踏進公共衛生學院的那一刻起,我就決定了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我修身了么?――是的,我從沒忘記過自己是黨員,也從沒停止過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我博學了么?――我不敢肯定,雖然我很認真地對待我的專業知識,但知識永遠是個海洋!我報國了么?――我沒底,雖然我抱著一顆愛國之心,但任何東西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都還沒具有真實的價值!于是,我在想:怎樣才能檢驗自己是否實踐了那四個要求?于是,我想到了社會調查。
我一直想把自己融入到社會當中,可因為學業,一直都沒能實現這個愿望。剛好,這次放寒假了,有了充裕的時間,同時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我決定做個社會調查。調查的地點在我家周圍的居民區,我家住在廣東省茂名市河西紅旗北路,河西一帶是茂名市的工業區,石化公司、碳素廠、礦廠及大大小小的非法工廠均建在此區,由于經濟和科技的落后,環境污染非常嚴重,周邊住著幾萬戶居民,幾十年來,身受其苦,我家也是受害者之一,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我爸也是因污染的影響而病倒的。因此,身為一名大學生,也身為一名共產黨黨員,我有責任和義務為居民解難排遺,把事情調查清楚,盡量為居民剔除心中之苦,于是,我和鄰居的幾個大學生自發組織一次主題為環境污染對周邊居民影響的社會調查,把調查結果交給相關政府部門,希望他們予以答復,采取措施,解決居民的困苦。
調查從二月四日至十四日,歷時十天。我們幾個初步討論之后,出了兩份問卷,一份是居民問卷,一份是工廠問卷,共300張,因為立志是從事公共衛生行業的工作,我特意在問卷中加入了有關環境污染對身體影響的問題,以分析健康因素等。然后,我們先暗訪了碳素廠,了解了該廠的有關情況,初步掌握了污染的來源。但由于知識的限制,我們無法做深入探究。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做居民的問卷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才知道,事實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得多。偌大的一間國有企業,環保措施只有簡單的布袋和靜電除塵,而且該廠一直處于虧本經營狀態,我們不禁憤慨:他們竟然以巨大的環境損害來換取微薄的利潤,完全置人們的健康和生活于不顧!
調查結束后,我們收到了7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是48份,我們對有效問卷做了初步的統計,但由于經驗欠缺,準備不充分,問題考慮不夠全面,專業知識欠缺,理論水平淺薄,我們無法肯定結果的科學性,只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政府應該定期監督工廠生產的排污狀況,令不合格的工廠進行整頓;二、為保證環境質量,定期對周圍環境作檢測,并及時公布數據;三、責令工廠采取環保措施,不亂排污染物;四、關閉那些無相關證照而非法生產的,又大量排放廢棄物而無任何環保行為的工廠;五、重修道路,對拉泥車進行整頓,定時對道路撒水;六、在城市規劃方面,政府應該整體部署,如果將河西建成工業區,就應該解決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問題,要么遷移住址,要么改善當地的環境狀況;七、要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結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只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環境效益;八、引進技術人才,用科技改善生活。
通過本次調查,我學到了很多。首先,掌握了一定的調查方法,懂得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分析了本次調查的不足之處,并根據情況提出了幾點方案;其次,我踏入了社會,初步了解了社會,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知道了我應該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還有,也是最重要的——了解社會現實?,F實與理想總不會相一致,現實是殘酷的,很多時候,由不得我們選擇。
但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最終還是回到我們個人本身,如果沒有個人的高素質的修養,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實踐行動,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空談立志有何意義?哪還來報國之心?還能為人民群眾做什么事?或許,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意義所在了!而且,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想我真的做到了。
后記:這是我寒假時參加社會調查的心得體會。調查時間:2006年2月4日至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