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教育部有關同志剛告訴大家,教育亂收費,首要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而時隔幾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投入不足與亂收費沒有直接關系,把教育亂收費首要責任推給教育投入不足,是不符合事實的。
政府兩部門此番“針鋒相對”的發言,很令人尋味。
教育部認為,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育投入不足問題,一切均因“窮”才導致教育的其他問題——亂收費、高收費、不均衡、不公平。而非自身管理無方、發展無方——更何況,在教育投入不足情況下,把教育發展得“如此快”、“如此好”。至于解決、治理那些被大家“深惡痛疾”的教育亂收費問題、高學費問題,理解教育部的說法是,如果有了足夠的投入,解決亂收費、高收費,以及教育的不公平問題,都可以擁有好的物質基礎。“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也就是說,教育投入問題不解決、不根治,教育亂收費問題就不可能根除。
對于財政部來說,國家需要錢的地方實在太多。而他們已經“努力”提供給教育更多的投入了。財政部認為,教育的問題,首先來自教育自身,教育投入不足,只不過是教育問題的借口。給了你錢,你沒好好用,出了問題,卻把責任推到“錢不夠”的身上,而亂收費的錢,根本也不是用于解決國家教育經費的缺口,用到辦學的刀刃上,“亂收亂花”,潛臺詞是“給了你再多錢也沒用”。有關負責人說,“政府近年來對教育投入量每年都在加大”,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從1996年的1654.2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4465.9億元,8年間增長1.7倍,年均遞增13.2%;預算內教育經費從1996年的1211.9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4027.8億元,增長2.3倍,年均遞增16.2%,均超過了同期GDP年均遞增9.1%的水平。同時告訴大家:“必須認識到,在現實的國情和財力下,財政投入不足是我國整個社會事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并不僅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問題,而且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下去”。財政部說得很明白:“在現實的力量下,財政部門通過調整支出結構盡可能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已經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亂收費并不見減少。把教育亂收費的首要原因歸為教育投入不足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而且“亂收費問題嚴重的學校,往往集中在發達地區或財政投入多的城市學校”。他們指出:亂收費是為了少數學校自身的利益,諸如漲教師的工資,蓋豪華的樓房;同時,國家投入的錢并沒有很好的用到辦學上,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
不難看出,兩個部門其實在為推卸自身責任同時顯示自身業績辯護。在這樣的辯護中,沒有誰真把教育當教育——誠懇地說出教育投入不足的責任、教育資源配置混亂的責任、教育發展無序的責任。教育,已經被異化為混飯吃的工具,牟利的手段,或是晉升的砝碼。
可是我們大眾,正在為教育投入極少而擔憂,同時為教育投入之后,白花花的銀子亂流亂花而痛惜。人們憂:
國家的財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一直穩居全世界倒數幾位,老百姓的教育負擔日益加劇,卻難以令政府下決定真正加大教育投入。財政部的發言告訴大家,取得現在的投入,政府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了。人們還憂:教育界“邊喊缺錢”卻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個人利益“邊亂花錢”的現象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中學校長辦公室修得富麗堂皇,大學大樓林立“官員”眾多卻大師罕見,已經見怪不怪。有人對我說,政府未來增加的2000億的教育投入,說不定會養出多少百萬、千萬富翁呢。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什么都有可能。套用財政部官員的話“財政投入不足是我國整個社會事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并不僅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問題,而且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下去”,我們普通老百姓要認識到,你的憂慮,尚不在官員們的憂慮之列,你的教育投入,既要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買單,也要為學校亂開支學校領導享受而買單。這種局面,將在相當長時期內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