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貧困家庭助學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屆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幫助貧困生。有關教育專家認為,物質扶貧不可缺,精神扶貧更重要。
據了解,目前哈市還有上萬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城鎮貧困孩子得不到助學金。哈市道里區共有貧困生6000余人,去年道里區教育局共救助4930人,救助資金達60萬元,捐贈學習用品近40萬件;哈市動力區共有貧困學生近5000人,去年得到救助的學生近2000人;在松北區,有90%%左右的孩子都來自農村家庭,該區城市、農村中小學貧困生共有2800多人,貧困生比例約占學生總數的13%%。據介紹,其中萬寶鎮等鄉鎮的孩子尤其困難,新學期借錢交學費,沒有學習用品的學生很多。
在倡導下,哈市36名貧困小學生得到了近兩萬元的捐助,并全部和資助者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
在愛心讀者與貧困生的對接會上,哈市安通小學王健偉校長說,貧困學生無法選擇家庭,卻可以選擇堅強;愛心讀者捐款不在多少,但貴在堅持。對貧困小學生來說,物質上的幫助很必要,而更重要的應該是精神上的幫助。一個鼓勵電話,就能增加貧困學生的自信心,讓他成為一個精神富裕的人。
王健偉說,家庭的貧困給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沮喪、自卑、意志消沉會經常困擾著他們?!爸б庠诖賹W,扶弱更為勵志”,可見貧困生的工作不僅是一項“溫暖工程”,更是一項“育人工程”,不要讓經濟貧困成為精神貧困。由于許多貧困孩子來自單親家庭,缺少關愛,他們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