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開始之前有一個等待的過程。演員在臺上互相擊掌,導演還叫一個演員給下面的觀眾發兩個巧克力吃(這個巧克力被我吃到了),導演對大家說演出一個小時。演出是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開始的。很多的地方的自然設計使得演出像一場排練。演員在一種松弛(至少是貌似松弛)的狀態下,他們忽而成為這個人,忽而是那個人,忽而是現實,忽而是記憶,忽而在這個場景,忽而跳到另一個場景。這種方式雖然并不令人感覺到陌生,但確實讓我有種很親切的感覺。我在想演員和導演是如何一步步地將演員和觀眾的關系改變的,至少今天晚上在這里,我感覺到的氣氛,絕不是大劇場的莊嚴氣氛同時也不是過去的孟氏戲劇看似平民化的氣氛。他們沒有標榜叛逆,沒有標榜新潮,沒有用一大堆的哲學思考把人弄得頭昏腦脹。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尊重觀眾的戲。它與觀眾產生的互動是別樣的,不是我沖到臺下來讓你說兩句或者和你進行某種身體接觸或者給你某個身份以產生某種戲劇效果的那種東西。
所以到接近尾聲的時候,盡管演員們有一場集體戲是為高邦避孕套做廣告,觀眾還是給予了理解的笑聲。我想如果沒有前面的情緒鋪墊,這場戲是會令人厭煩的。但現在,觀眾用笑聲為演員為導演做了開脫。
不過,讓我覺得不喜歡的地方是,在戲的三分之二處,有一場戲是趙平坐在地上,面對觀眾含著淚水講述她童年的生活往事,無非是父母離異,目睹父母分別有別的女人男人;之后另外幾個演員也加入進來。我當時的感覺是,繞了半天又回到這套里來了!你扮什么深沉哪!
我看到導演還在試圖找一種對這種生活方式、觀念和態度的合理解釋。但在我看來,這種解釋是蒼白的、毫無意義的。導演還在試圖對這種東西做判斷。她似乎還認同,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社會悲劇、不幸婚姻的產物。這個出發點我無法認同。
我周圍很多的朋友都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可是他們中很多都如我一樣,是健健康康的、一步一個腳印地、沒有接受生活重擊的、陽光雨露地走到今天來的。對他們來說,這是自然的,也許是一種意識的召喚,或者是一種社會精神的內在變遷。
完全沒有必要,有點什么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追根溯源;更何況,我們身邊有無數個趙平,藝術院校不說了,就是一般的綜合性大學,據我所知,趙平也是大大地存在的。
總的說來,〈趙平同學〉是個值得一看的戲。首先好看好玩,其次,它確實是在說我們。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來源:泛劇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