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少年法庭的法官,每年我都要審理上百起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犯罪總是讓人痛心的,而讓我不能忘記的卻是其中那些令我掩卷沉思的案件。
小濤(化名)打人致殘案就是其中的一例。小濤那年16歲,正在讀初中三年級。他不是一個特別愛打架的孩子,也沒有大打出手,只是給了低年級同學一個耳光,但后果極其嚴重,把對方打成了左耳膜穿孔。事情發生后,小濤的父母想用錢來“擺平”,但對方家長堅決不答應,結果把小濤送上了法院。
案子送到我手里的時候,案情已經很清楚了。前些日子來了個香港的歌星,在首都體育館開個人演唱會,小濤以每張60元的價格買了三張票。,他不想自己掏這個錢,就在放學的路上堵住低年級的同學伸手要。有的小學生害怕挨他的拳頭,就乖乖的掏出60元錢給他。有個學生磨磨蹭蹭地不愿意掏,他不容分說上去就給人家一個耳光,于是雙重的悲劇發生了,那個孩子從此喪失了部分聽力,而小濤則喪失了人生的部分自由……
小濤為什么會有如此蠻橫的個性呢?經過我的深入調查,答案逐漸浮出了水面。
小濤的父母在各自的家庭里都是老大,因此當小濤降生時,兩方面的老人只有這一個孫子,喜歡的不得了。在爺爺家沒住上幾天,姥姥就來電話催著過去,為這個雙方還鬧過不愉快。小濤的父母都是國家干部,而且還有一定職位,工作特別忙。他們想,既然這樣,還不如固定下來,爺爺家住一個星期,姥爺家住一個星期,省得兩邊爭。
從此,小濤就在四位老人的溺愛里成長起來。
在姥姥家里,小濤是說一不二、名副其實的小皇帝。姥姥姥爺外加三個姨,都寵著他,想方設法地哄他高興。大姨的手表放在柜子上,小濤拿過來用小錘子一砸就砸個稀碎。大姨想批評他幾句,姥姥馬上把話頭接了過來:你那個破電子表也不值幾個錢,砸就砸了,你看我孫子砸的有多準,一錘子一個!
有了姥姥撐腰,小濤變得有恃無恐起來,三個姨的手表都被他砸碎過。
到了奶奶家,小濤更是為所欲為。奶奶的針線筐里放著一把小錐子,小濤看著有意思,操起錐子就扎奶奶的手。奶奶不生氣,反而說你看我孫子,一扎一個準。小濤受到如此鼓勵,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就扎起來沒完沒了。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前些年發生在天津的一件事情:爺爺哄小孫子玩,竟讓他用針扎自己。小孫子扎得性起,一下子扎瞎了爺爺的一只眼睛。爺爺沒怪罪孫子,反倒怪自己不小心。過了些日子,又哄孫子玩,還讓他拿針亂扎。孫子順手一扎,把爺爺的另一只眼睛也扎瞎了……
小濤上小學了,父母把他接到自己身邊。父母早已發現兒子有任性的毛病,準備回到家里對他嚴加管教。他們想錯了,一旦錯過了對孩子的最佳管教時機之后,再想管教就很難了。比如,他要洗腳,張口就喊:“媽媽,洗腳水!”媽媽想,他的毛病已經養成了,還是一點一點改吧,就把洗腳水給他端來了。他把交往水里一伸,剛覺得有點熱,一腳就把盆子踢翻了。同樣,他覺得水涼,也會把盆子踢翻。
唯一讓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小濤天生聰明,學習還不錯,考上了重點中學。他還善于長跑,在區里的運動會上也取得過名次。
兒子身上的那些亮點讓父母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的孩子還不錯,于是就放松了對他的要求。就在父母滿足于兒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小濤頑劣的個性愈演愈烈。與同學相處必須“唯我獨尊”,一句不中意的話就能讓他大發雷霆。漸漸地,同學們與他疏遠了,誰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呢?他耐不住寂寞,就找低年級的學生玩,在那些普遍比他矮一頭的小學生堆里,他可以隨便發號施令,他的感覺好極了……
他的父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兒子會成為少年犯。小濤闖下禍后,他母親起初還不以為然:”不就是小孩子打架嗎,有什么了不起的!”當她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后,又提出拿錢給受害人以賠償,以換取撤訴……
最后,小濤被判了兩年徒刑。
小濤被送進了少年犯管教所之后,我曾找過他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先后談過話。他們異口同聲地跟我說,這個孩子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怪小時候我們太溺愛他了。他們都是有文化的人,問題看得很準??稍绞沁@樣我越是想不通,為什么明知道不對還那樣做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像小濤的長輩那樣的人,他們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用不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也許他們是太愛自己的孩子了!愛孩子并沒有錯,錯的是溺愛。但愿小濤變成少年犯的過程能給這些家長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