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帆布衣服,留著短短的頭發,因為化療造成面部扭曲,坐在在記者面前的就是與鼻咽癌抗爭了13年,卻一直投身資助貧困山區教育的大學老師杜玉珍。杜老師的感人事跡很多,女兒的同學林妙珊失去母親,父親殘疾,家庭貧困,1997年杜老師開始照顧她,一直到去年她考上大學;2001年,杜老師不領一分工資投身江西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一呆就是4年;5年來,杜老師散盡家財,支出18萬元幫助弱勢人士……
然而杜老師因為化療造成面部扭曲,加上穿著極其簡樸,在生活中時常遭遇誤解,進商場、飯店、坐出租車等時常被認為是乞討人員,被拒絕門外,為此,杜老師每次出門不得不攜帶數千元和存折,以消除誤會。杜老師說:“在幫助別人當中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我身患癌癥13年,今年54歲了,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教育戰線上做到60歲?!?
癌癥晚期毅然投身山區支教
杜玉珍是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的老師,丈夫在廣州文沖船廠造船分廠工作,兩人育有一個女兒。幸福的家庭因為杜玉珍的患病而蒙上陰影,1993年,杜玉珍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她,不得不從學校病退了。經過幾年的化療電療,雖然留住了性命,卻被后遺癥折磨得面目全非———脖子上核桃大的創口經常感染,流膿時需要裹著毛巾;面容扭曲,牙齒暴出嘴唇;聲音嘶啞,發音困難……更為不幸是,1999年,杜玉珍遭遇車禍導致下肢殘疾,從此,冰冷的拐杖代替了她的雙腿。1997年,杜玉珍的絕癥竟然奇跡般地康復了。身體剛剛好轉的她馬上要求重新走上講臺,但學??紤]到她的身體狀況,就讓她暫時在學校里面負責清潔工作。
“我想戰斗在教育第一線,想在第一線入黨,所以病退后決定去最需要我的地方?!?001年,杜老師毅然來到江西安遠縣的偏遠山區小學投身教育事業,成了一名小學教師,這一呆就是4年,4年的時間里,杜老師未領學校一分錢工資。2004年,杜老師又來到廣東的連山縣福堂鎮中學,同樣以不領學校一分錢開始另外一段教書育人的故事。
進出商場飯店被誤作乞丐
杜老師告訴記者,在廣州自己出門時常被人誤解。杜老師說:“我去商場買東西,被保安誤認為乞討人員,堅決不讓我進入,即使進去了,也經常被他們跟蹤;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進飯店和打出租車上,有時候甚至被公交車拒載。這讓我很傷心,從1999年開始,我每次出門都帶著一個信封,里面裝幾千元錢和我的3個存折,被人拒絕的時候,我就會把信封拿出來,證明我不是乞丐?!?
杜老師每次出門都要拄一根拐杖,背一個灰色的挎包,身穿深藍色的帆布衣服,加上因為化療造成面部扭曲,“可能因為我這個形象,容易讓人以為是乞丐吧!”杜老師自嘲地說。據了解,為了省下更多的錢幫助別人,杜老師幾十年來只有兩套一樣的衣服,也就是身上的這套帆布衣服。
5年來散盡18萬幫助貧困者
杜老師在支持邊遠山區的教育事業的同時,還一直用自己的病休工資幫助別人。據介紹,杜老師除了每月800元的病退工資,丈夫每個月也支持1000元錢,這就是自己所有的收入。杜老師說,在江西支教的時候,她雖然沒有收入,但她看到很多學齡兒童因為貧困無法讀書,從那時起,她更加省吃儉用幫助當地失學的孩子。
2004年,杜老師又來到了廣東的連山縣福堂鎮中學,同樣是不領工資,杜玉珍又開始了一段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杜老師粗略算過,2001年以來,自己已經支出過18萬元幫助貧困人員。2006年已經來臨,談到自己的新年愿望,杜玉珍說:“在幫助別人當中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我身患癌癥13年,今年54歲了,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教育戰線上做到60歲。”(記者朱小勇通訊員肖培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