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來到棲霞的第一天,隊員們不辭舟車勞頓馬上與棲霞市農業局取得聯系,咨詢與棲霞相關的農業發展問題,農業局相關人員熱情向隊員介紹了棲霞蘋果種植業發展條件與現狀。
“棲霞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秋季晝夜溫差大,土壤條件適宜,地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栽植蘋果”,相關工作人員向我們這樣介紹到,“改革開放以來,棲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區資源優勢,把發展果業作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果園面積迅速增加到65萬畝,年產蘋果10億公斤,蘋果產業化、標準化和國際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棲霞發展蘋果種植但不僅局限于傳統種植,7月27日,我們在農業局相關人士的介紹下來到了煙臺市艾果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艾果樂的李經理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并向我們介紹了貴公司的發展情況。
“李經理,我們事先從網絡上了解到咱們公司是專注于果樹技術、田間管理技術研究與應用,是中國第一家提供生態果園托管服務與生態蔬果會員訂制服務的新農人企業,致力成為中國領先的原產地生態食材鏈系統服務運營商,那什么是果園托管呢?”對于隊員的提問,李經理解釋道,“如今農民老齡化嚴重,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了,孩子們都在城市,果園全部在山體,無法機械化,造成蘋果園無人看管,而果園托管模式托管能用新農人的力量、想法、科技,集合能量一起來做好蘋果產業鏈,我們的技術人員幫果農種植,收購果農的蘋果我們幫助銷售,提高效率”。對于如今人們追求綠色產品,熱衷于生態健康的生態產品,李經理向我們介紹到,“我們使用生態種植,不打除草劑,不打化學農藥,施用有機肥,采用物理、生物防治來防治病蟲”。
旅游業迅猛發展
近來,棲霞服務業發展迅速,其中旅游產業最富有活力。棲霞的旅游景點豐富多樣,牟氏莊園、牙山森林公園、艾山森林公園、太虛宮、國路夼生態旅游度假村等都是其典型代表。7月28日,實踐隊隊員們來到牟氏莊園,這里是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隨行導游向我們介紹了牟氏家族的興衰史,向我們講解了牟家的雄偉建筑,我們還見到了牟氏莊園的主人、發跡人—牟氏第十四代人牟墨林。牟爺爺向我們講述了他的故事。
當日下午,我們來到了被譽為“東方道林之冠 ”的太虛宮,實踐隊在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太虛宮,導游介紹說:“太虛宮作為有影響的中國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其道教規模之宏大、道教設施之齊全在全國都是空前的。”
棲霞旅游業發展勢力強大,當地政府采取相應措施保護棲霞的文化遺產,積極修復經典建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必將進一步推動棲霞旅游行業的發展。
新能源產業潛力巨大
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成為社會熱點,傳統工農業不符合當今可持續發展要求,因而新能源產業受到人們的青睞。7月29日,實踐隊與棲霞市電業局取得聯系,向電業局有關人員詢問了有關棲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狀況。在有關人員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到棲霞市已有風力發電、生物質熱發電等新興產業。
隨后,實踐隊來到唐山硼風力發電廠進行調研,投資建設此發電廠的潤霖風電發展有限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到,“該發電廠安裝風力發電機63臺,裝機容量為5.35萬千瓦,總投資5.4億元,年可發電量9600萬千瓦時”,“單一風場裝機容量位居全省第一,達到2.8千瓦。風機全部運營后,年可發電7500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
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結束了,隊員們在這幾天的時間里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提高了實踐能力,也對棲霞如今的產業發展有了深刻認識,深深感受到棲霞的發展魅力,同時隊員們相信棲霞市對調整產業結構做出的努力一定會收獲良好的成果,繼續前進,走向更加富饒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