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在望子成龍的路上布滿了迷陣和陷阱,而陷入泥潭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比金錢更貴重的青春。
每年的高考前后,形形色色的“淘金者”便進入到他們的“大忙季節”。他們把考場外變成了商場,硬關系、鐵嘴皮成為他們的資本,一筆“生意”可以給他們帶來上萬元的利潤。當他們在偷偷數錢的時候,孩子的命運早已經被他們拋到了九霄云外。
可悲可嘆的是,在這些騙局被頻頻揭露之后,上當受騙的人卻依然執著不悔。真相大白后,大部分家長更關心的只是怎樣能使自己減少經濟損失,只要損失得到彌補,他們甚至會感謝騙子;而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的。
目前,又是一屆莘莘學子進入到高考沖刺階段,他們的家長也跟著越發緊張起來,高考方面的任何訊息與動靜,都會牽動他們的神經。借此,我們講述蘇倩倩短暫的上大學經歷,希望能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及其家長們有所啟發。
蘇倩倩的父母想用8萬元錢給女兒換所理想中的好大學,但女兒不但沒有上成大學,反而又花了2萬多元再進行復讀。
當蘇家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后,蘇家父母一心想要回那筆血汗錢和冤枉錢,但直到今天,這場“退錢馬拉松”卻還在繼續。
希望二本升一本
2005年6月,在經歷了12年寒窗苦讀后,蘇倩倩終于迎來了通往象牙塔的關鍵時刻。她取得了487分的高考成績。7月中旬,她在網上錄取的網頁上查到了自己的名字已經被列入志愿選擇的二批次某高校錄取名單里。
就在倩倩準備前往的時候,她的父母從朋友那里聽到了一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個“能人”有辦法將倩倩搞到一本(批次)高院——湖北大學法學專業。條件是,買此“餡餅”費用為8萬元。
雖然8萬元對倩倩的父母來說不是一個小數字,但想到花8萬元可以讓寶貝女兒從二本升到一本,所學專業也非常理想,將來一定前程似錦。夫妻倆一合計,決定借錢買此“餡餅”。
面見“能人”得指點
第二天,朋友就將一位姓馬的“能人”領到了蘇家。
通過朋友和小馬自己的介紹,蘇家得知,小馬有好幾個親朋好友都和有關單位的領導關系很鐵,辦倩倩的事情易如反掌。小馬還表示,他可以一分錢不要,但要辦成事,一路上的打點費用不能少。
2005年7月20日,小馬以倩倩父親的名義,親手替倩倩寫了一份《退檔申請》,并于當日將該申請遞交到自治區招生辦。
同一天,蘇先生收到小馬打給他的一張7萬元的收條。
由于蘇家當時只湊出了7萬元,另外1萬元是第二天如數交給小馬的,此筆款小馬沒有打收條。
2005年8月8日,蘇家終于拿到了蓋有湖北大學紅色印章的《錄取通知書》,專業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習。
原先定的不是法學專業嗎?小馬對此解釋說,要想到法學專業學習,必須先到國際貿易專業報到,然后找機會轉到法學專業。
隨后,蘇先生登陸“網上錄取”,在該校的錄取名單上清晰地看到了女兒的名字和考號。
報到時曾發現異樣
9月,蘇家興高采烈地陪同女兒一起遠行來到了武漢,來到了令全家充滿希望的湖北大學。
在湖北大學的展板上,他們看到國際貿易專業屬于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在湖北大學的一角,他們找到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那里已經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帶著孩子在報到了。
當有的家長聽說蘇倩倩的成績是480多分時,表情很是驚異:“這么好的成績來這里干什么啊?傻啊!這個學校是從網上錄取的三、四批次學生。”他們一頭霧水,一打聽,才知新生中還有高考成績100多分的,來這里的路子都和他們大同小異。
沒有定數的專升本
11月中旬倩倩在電話中哭著說,學校正催她們簽定一個協約,要求學生再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在成績過關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專升本。如果不合格就自謀生路。
在要求簽定的協約中,《甲方的責任和義務》第五條寫道:“對未通過省招辦網上錄取的學生,學院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有關升學考試,取得湖北大學或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茖W籍;也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成人高考取得學籍,或通過自學考試取得相應學歷。對獲得??茖W籍并能畢業的學生,如當年國家給學校有專升本計劃,可組織自愿的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如被錄取,可獲得湖北大學普通本科學籍?!?
“我們是通過網上錄取的?。慷疫€是本科呀?為什么要簽這樣的協約?條文里多次提到“學籍”二字,難道這里的學生是沒有學籍的嗎?如果像協約里說的那樣,我們倩倩來這里有什么意思?”
可是,最讓蘇家夫婦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女兒通過自己班主任證實,他們學校和他們專業里包括她在內的絕大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學籍。
如坐針氈的蘇家夫婦,立即打電話質問小馬。小馬也一副很驚訝的樣子,也主張堅決不能簽署這份不平等條約。隨后,他又向蘇家轉告了校方胡主任的意思:先簽約,之后一定會補上學籍的。
蘇家開始托人到湖北教委打聽,結果是:連學籍都沒有的學生,轉法學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再說,學籍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無奈只好退學復讀
“我明明在網上錄取的名單里看到了孩子的名字啊!”湖北方面的知情人苦笑著對滿腦子是問號的蘇先生說:“那可能是專門給新疆、內蒙等邊遠地區制作的網頁,在當地你們也許能看到,但出了新疆,也許你們就看不到了。”
倩倩也說她在湖北上網查找同一個網站時根本沒有她的名字。
是騙局??!蘇先生的心徹底涼了,他們立即決定,女兒必須離開這所看不清底的學校。2005年12月9日,蘇倩倩辦完退學手續,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寄托了她夢想的湖北大學。其間,也有一部分學生自行離開了學校。
石倩倩滿腹牢騷,對父母充滿了怨恨,蘇家夫婦也為此相互埋怨,那些日子,蘇家三口除了拌嘴就是生悶氣,家里再沒有了歡聲笑語。而擺在蘇倩倩面前的出路也只有一條——復讀。
要求退錢無著落
這難道就是8萬元買來的結果嗎?蘇家的心情從苦悶到悲哀,又從悲哀到憤怒。他們要將那根本沒有兌現的“買路錢”收回來。
從12月起,他們就追著小馬索要那8萬元。然而,給錢容易要錢難,小馬把一切責任推給了校方,校方又把一切責任推給了蘇家。他們一直咬定:再等一段時間,我們一定會為她辦到學籍的。盡管蘇家軟磨硬泡,但還是一分錢也沒有要到。
2006年1月,蘇家決定請求律師幫著要回那8萬元。2月12日,記者以朋友身份隨同律師李岸和蘇家夫婦來到小馬家。這已經是李律師第四次登門了。
小馬態度隨和,并且還當著大家的面撥通了校方胡主任的電話。在電話里,小馬和胡的對話,基本敘述了事情的原委,也不斷重復著對方的話。
最后,胡主任說他正在太原,等回學校和幾個人商量后再決定退錢事宜,期限是10天。
驚喜過后是幌子
13天后,也就是2月25日中午,倩倩媽媽在李律師和記者的陪同下敲開了小馬家的門。
話題一切入正題,小馬的話就給蘇家帶來了驚喜:“湖北方面已經答應退錢了,你把銀行卡號留給我,周一錢一定入賬?!?
2月27日晚上10時,倩倩媽媽非常沮喪地告訴記者:“賬上一分錢也沒有進?!毙●R的解釋是:湖北方面的人沒有湊齊。
2月28日晚上,李律師和倩倩媽媽只好再次登門小馬家。
“看得出,小馬對湖北方面非常氣惱,他第一次在我們面前用了‘詐騙’一詞。小馬還表示愿自籌1萬多元資金,于近日同我們一起前往湖北討債?!痹趶男●R家出來回家的路上,倩倩媽媽把這個信息傳遞給了記者。
沒有結果的等待
也許是小馬摸透了蘇家復雜的心態,所以,他的每一次拖延的理由都能得到蘇家容忍。一個星期后,李律師和倩倩媽媽再次登門小馬家,得到的答復還是:再等幾天,人家馬上就把錢湊齊了。
蘇家再次把最后期限拖延到了3月11日,如果還沒有結果,他們計劃通過司法程序來解決。
3月7日,小馬主動給倩倩媽媽打電話,表示那邊正在積極行動。話間還透露,那胡主任才買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在裝修,忙得不亦樂乎。話間還走了嘴,說湖北的胡主任拿了4萬元。
3月14日,記者接到倩倩媽媽的短信:“小馬說,17號他自己還我4萬,月底湖北那個胡主任再還我4萬,如果還還不上,你們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吧?!?
截至記者發稿時,蘇家依然沒有真正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問題,還在指望著那些拿了他們錢財的人能夠自覺地把8萬元打進他們家的賬戶。(本文人物均用化名)摘自新疆重點新聞網--天山網(http://www.xjts.c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