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正展示他的病歷。
采訪中,楊桂正泣不成聲。
因誤解十幾年未叫聲“爸爸”想用實際行動修復父子關系
大學生發帖向絕癥父親懺悔
連日來,天涯、新浪等論壇上的一個帖子引起網友們普遍關注。一位名叫楊懷德的大學生發帖懺悔:由于對父親的誤解造成父子間產生隔閡,十幾年來自己不曾叫過一聲“爸爸”。日前,他突然得知父親身患絕癥決然放棄治療,將用來治病的錢全部留給他付學費時內疚萬分,“哭泣的父親讓我完全忘記他以前是如何兇巴巴的,我強忍住自己的淚水,心里其實在淌血,直到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一直以為不關愛我的父親如此愛著我,只是我自己一直沒有好好去注意過。”兒子決心修復父子關系
現在,楊懷德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大三學生。他說:“多年來,父親在我的心目中只不過是一個代名詞,自從小學以后,在我記憶里似乎再沒有親昵地叫過爸爸。但是知道父親身患絕癥后,我突然感到我與父親的種種隔閡,很多是因為誤解,內心受到巨大震動,是我錯怪了父親。我現在拼命打工賺錢,就是想多攢點錢,把身患絕癥的父親再接到醫院重新治療?!?
對此,楊懷德的室友楊敏的答復得到證實:最近,楊懷德變得特別沉默寡言,很少呆在寢室,以前總是有時間就泡在寢室借用同學電腦上網,因為他喜歡寫小說;而現在經常整天看不到他的人影,晚上半夜三更才回宿舍,且特別疲憊。原來,楊懷德已經在一家超市上班打工賺錢?!半m然他成績不是特別突出,但總的來說比較活躍,尤其喜歡文學創作。不過,最近我發現楊懷德看上去總是特別累,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利用課余時間在勤工儉學,他跟我說由于他父親得重病,他想多賺點錢為父親治病。”楊懷德所在班級的輔導員李孝明說。
其實,父親出院幾天后,楊懷德才從哥哥的電話里得知父親是因為擔心負擔不起醫療費才出院的。楊懷德說,那一刻,他感到內心強烈愧疚,掛上哥哥的電話后再忍不住淚水,跑到學校操場大哭了一場。為了不讓自己抱憾終身,他打定主意在父親有生之年,盡量想辦法修復這段父子關系。病危父親寄希望于兒子
楊懷德在帖子中說,2005年11月一天下午,他在宿舍接到母親電話說父親病重,希望他能回去看看。當時,楊懷德正在忙于出版自己剛剛完成的小說《欲望城市》,當時自己沒有打算原諒父親,沒有及時回家。半個多月過去了,哥哥楊懷強再次打電話來說,父親已經送到杭州治療,情況不好,經醫生診斷為癌癥晚期。當時,楊懷強再三請求楊懷德請假到醫院照顧父親,因為自己與姐姐有工作在身,而母親在縣城小學打工,無法長期請假。
接到哥哥的電話后,楊懷德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去醫院看看。次日下午,楊懷德請假從下沙大學城趕往位于杭州半山的省腫瘤醫院,他父親正在那里接受治療。
到達半山時已是傍晚6點多,他父親在半山公交車站等了他好幾個小時。楊懷德說:“那天在公交車站牌,路燈朦朧的夜色里,父親的身影有些模糊,佝僂著腰,看上去很虛弱,顴骨由于瘦削顯得很高,嘴角全都潰瘍,疼得他直咧嘴?!?
父親問楊懷德吃飯沒有,隨后兩人走進一家小飯館,叫了兩個菜,父親只給自己叫了一份青菜,說生病了分開吃好一點。楊懷德說,那時他突然感覺眼睛酸痛酸痛,原本以為電影里才會出現的場景竟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此后,楊懷德又去過幾次醫院,父親讓楊懷德不要請假照顧自己,只要有空來看看就可以。12月27日,楊懷德最后一次去醫院看父親。當時父親面朝墻躺在病床上,不斷地嘆氣說:“今天醫院來催費了,我叫你哥不要再打錢進去,我知道,錢已經花得差不多,再花就要背債。”
父親做化療不能穿有領子的衣服,再加上他原以為這次來杭州看病只要兩三天就可以回去,并沒有帶過冬的衣服,沒想到這一治療就過了個把月。當時,楊懷德找同學要了一些舊衣服送過去,父親沒有接受。那天,父親對楊懷德說:“沒想到這么些年來,他這個父親做得這么失敗。”后來,父親坐起來,哆哆嗦嗦地從枕頭下拿出一本存折,交給楊懷德說:“這是爸爸最后的錢,我沒什么東西留給你們,你還有一年才大學畢業,這點錢就留給你付學費,往后就靠你自己?!?
楊懷德說:“第二天,父親就叫我哥哥安排出院回老家。當時我還在四處想辦法借錢,但父親就是堅持不肯再進醫院?!薄 ?
楊懷德簡介
馬克,真名楊懷德,男,1983年生,浙江新昌人?,F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被天下書盟網邀請為專欄作家、青年文摘網小說編輯、一支筆文學網站小說編輯、添情文學網音樂版版竹。主要小說有校園純情小說《十年》,都市情感小說《欲望城市》等。
楊懷德的父親楊桂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孩子好?”
為了解更多的情況,浙江《今日早報》記者立即前往楊懷德的老家———天姥山腳下的新昌儒岙鎮雅張村探訪其父親。在好心的村民的帶領下,記者找到楊懷德的家——依山而建的兩層土坯房,看上去有些像窯洞,一樓房屋被山土沖塌,幾根碗口粗木頭撐著。當時,一個臉色焦黃的男人從黑洞洞的屋里走出來,個子很高,瘦削,滿是皺紋的臉有些浮腫,面容凄苦。村民說:“這就是楊桂正,楊懷德的爸爸?!?
說起家里的事情,楊桂正十分激動:“沒有辦法啊,天災人禍,家里本來掙不到錢,他媽身體不好,我還害了這病,為了孩子的學費,他媽只好到縣城給人家打工?!爆F在,楊桂正另外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已成家,家里只有病中的楊桂正一個人住著,他指著家里的土坯房
說:“你看這家窮的,連一件像樣的家具也沒有,房子是我21歲那年蓋的,我今年已經58歲,再沒有能力重蓋,山里沒什么收入,田里種的稻谷還不夠家里吃。以前,我在村里跟人合伙做電工,每個月120元錢的補貼要4個人分,前年開始我一個人搞,身體又不行了?!?
記者問他現在身體怎么樣了?楊桂正搖搖頭說:“為了治病,大兒子和女兒已經把他們的積蓄都拿出來了,花了3萬多元,本來醫生說再有幾個療程應該能治好。我自己知道不行了,再治就要背債,不去浪費那錢了,我這輩子沒能給兒子們留下什么,臨死了也不能再給他們留一屁股的債?!?
談話間,楊桂正不停地起身去喝水漱口,后來才知道,得了癌癥后,他的牙齒都爛掉了,嘴巴和扁桃體又潰瘍,很難受,只好一遍遍地漱口?!拔抑纼鹤釉诠治?,特別是小兒子說他從來沒有父愛,十幾年連一聲‘爸爸’都沒叫過我,我知道他恨我這么些年來不關心他們。其實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這些年我身體一直不好,一直是咬牙幫助他媽干點活,供他們三個讀書,現在病倒治不好,就熬著吧,哪天死了就算是到頭了?!?
記者問他知不知道小兒子正在打工賺錢,希望攢點錢再把他接到醫院治療。他怔了一下,搖搖頭說不知道,從來沒聽楊懷德提起過。記者低頭記著,突然發現聲音不對,抬頭一看,楊桂正吸著鼻子,邊哭邊說,臉上帶著笑,淚水順著黑黑的臉不斷流下來,他伸直胳膊,用臟衣服擦眼淚……
網友感言
不知父愛
最近,楊懷德正在構思創作一部新的小說,題目就叫《不知父愛》。因為生活的重壓,父子親情變得粗糙而模糊;因為不善表達、缺乏溝通,一對親生父子心生芥蒂。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面對生死抉擇,被生活的艱辛深埋于心底的父子情深終于重新迸發。
楊懷德對于父親的深深懺悔感動所有看過帖子的網友。因為貧困、不善于表達、沒有充分地溝通和理解,父子倆產生深深隔閡。青春年少的楊懷德,想到的只是一定要讀大學,一定要出小說,在他為自己的將來作出種種設想時,卻惟獨沒有想到,在他的將來之中,還包括父母的一部分。
其實,不能真正理解父母心情的孩子又何止楊懷德一個。我們經常能聽到身邊大學生抱怨生活,看到他們無所顧忌地花錢,很少打電話回家,聽到父母的叮囑就覺得煩。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父母日夜操勞,省吃儉用,只為了能多攢些錢給孩子添電腦、換手機、買漂亮衣服,甚至只是為了孩子的幾次吃喝消費。為此,父母不知付出多少心血?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論表現為何種形式,永遠都存在,而能有幾個孩子意識到?總是要等到真正長大成人,才會意識到當年“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幼稚;總是要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時,才知道父母付出太多,而我們為他們做的太少;總是要等到變故發生,才會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這份責任有多重。
今天的楊懷德終于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但等他想到要為父親做點什么的時候,已經是父親最后的日子?!白佑B而親不待”,這也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有多少人,在他的一生中有過這樣的自責和后悔?有多少人,在幡然省悟后已為時太晚?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牽掛著的人,一生中會遇到需要自己挑起的責任。他們需要被喚醒,在家庭和社會需要他的時候,勇敢站出來。人世間,需要理解,需要寬恕,需要相互的體諒與關懷。意識到這些,一切就不會太晚。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