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廣州作了一場名為《怎樣評價中國高等教育》的學術報告。他稱,清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要比哈佛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平均素質高,而且提出創新可以分為愛因斯坦、杜甫、比爾·蓋茨、任天堂四種體系,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最需要的是任天堂和蓋茨這種會賺錢的人才,拿一兩個諾貝爾獎并沒有什么用處。
學生素質:清華比哈佛高
楊振寧認為,如果以平均素質來講,清華大學學生要比哈佛大學的要好。他說,大學教育可以分為平均學生和杰出學生兩塊。由于兩國發展階段不同,對大學生的要求也不同。中國目前需要對大多數的平均學生的訓練,而美國需要十分杰出的年輕人創新來創造財富。楊振寧指出,美國式的教育哲學對有創造力的學生很有好處,但也浪費了很多人才,造成了許多悲劇。但我們國人往往只看到美國教育成功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它陰暗的一面。
楊振寧強調,中國大學對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比起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以他親身體驗來說,他認為國內的科技成果比較落后,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科研經費不足,尤其是對年齡在20-3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博士支持不夠,他們要為生活煩惱。
諾貝爾獎:并不是最需要
盡管自身就是享譽全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楊振寧卻旗幟鮮明地指明,一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目前的中國并沒有多大的用處,現在的中國需要的是大量的年輕建設人才。他說,也許得一個諾貝爾獎能夠讓中國人很高興,但是這對時下的中國來說并不是最需要的,仍處于脫貧階段的中國急需像比爾·蓋茨、任天堂之類會賺錢的創新人才。
高等教育:需要任天堂式創新
楊振寧將創新分成了四種類型。他指出,創新有愛因斯坦、杜甫、比爾·蓋茨、任天堂4種。近年來,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哲學不利于創新。他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楊振寧說,我們要搞清楚,中國目前最需要哪一種創新,是基礎理論式的創新,還是最高速產生效益的創新。他認為,顯然后者是當下中國的第一要義。楊振寧感慨地說,中國現在的任務還是快速脫貧。因此,像美國比爾·蓋茨和日本任天堂式的創新是中國所需要的。事實證明,蓋茨式的創新為美國和全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任天堂式的創新,是日本50多年來成功推動經濟發展背后的創新。很顯然,日本以往的經驗是成功的,而這得益于其國內注重訓導和紀律的教育哲學。這對中國有很大啟發,因為中國的教育哲學也是注重訓導和紀律。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