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7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走上領獎臺,面帶微笑,雙手捧起了沉甸甸的“網絡安全杰出人才”獎牌。
當天,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結束后,網絡安全先進典型表彰儀式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沈昌祥、王小云、范淵、劉建偉、陳興蜀等19名網絡安全杰出人才、優秀人才及優秀教師受到表彰。
今年,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的指導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專項基金舉行了“網絡安全人才獎”“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等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網絡安全杰出人才1名、優秀人才10名、優秀教師8名,并分別獲得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的獎勵。
此前,為支持國家網絡安全建設,加快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鼓勵為國家網絡安全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委專門出臺《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該《意見》強調,“人才是網絡安全第一資源”。
一場網絡安全人才匯聚的盛會
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從開幕式到網絡安全博覽會再到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吸引了不少業內大咖到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阿里巴巴CEO張勇、360公司董事長周鴻、卡巴斯基實驗室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尤金·卡巴斯基等來自全球五大洲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出席各項活動。
在網絡安全博覽會布展現場,360安全衛士的展臺前,工作人員用一個名為“黑客改號體驗”的裝置就還原了電信詐騙全過程。用戶可以將手機號改成任意號碼并撥出,過一把當“黑客”的癮,同時提升自己的網絡安全防范指數。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360已經能夠做到對這種騙術的實時預警與檢測。
不遠處,支付寶展臺的刷臉支付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作為全球首創的人臉+眼紋雙因子認證技術,準確率已達99.5%。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生物識別技術將是未來移動支付的發展方向,相比于數字密碼,生物識別具有唯一、穩定和難以復制的特點,能有效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博覽會作為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之一,匯聚了近百家網絡安全領域企業,不少網民第一次近距離感觸到了身邊的“網絡安全風險”。
阿里巴巴每天幫助服務商分析1.8億次核心數據訪問行為并攔截風險;中國電信在一個月內就幫助廣西公安部門攔截垃圾短信110萬條;螞蟻金服集團在9個省聯合公安機關打擊偽基站涉案團伙14個;范淵和他的團隊保障了G20杭州峰會期間網絡安全零事故,擊退了3000萬次網絡攻擊……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提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
這是一場網絡安全人才匯聚的盛會。在武漢舉行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各個分論壇上,“人才”已經成為與會者探討最多的關鍵詞。在沈昌祥看來,網絡安全人才已成為國家競爭的核心所在。
培養網絡安全人才 高校責無旁貸
9月20日,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論壇上,業界大咖們齊聚一堂,聚焦網絡空間安全的人才培養熱點話題。武漢大學作為該論壇的聯合舉辦者,該校黨委副書記黃泰巖率先亮出觀點,“網絡空間競爭的關鍵在于網絡安全技術,而網絡安全技術競爭的關鍵在于網絡安全人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責無旁貸!”
“如何請優秀的老師編優秀的教材,招優秀的學生,建一流的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已經尤為重要。”沈昌祥說,“人才培養前提是辦好學,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網絡空間涉及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控制、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多個學科,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和研究領域。”
15年前,沈昌祥就聯合幾名院士向高層建議設立網絡安全專業和學科。經過努力,武漢大學在全國招收了第一批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生。教育部成立了“信息安全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沈昌祥擔任首屆主任,并規范了該學科的專業建設。
2015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的通知》,指出要加快網絡空間學科人才建設,做好人才建設。今年6月,六部門聯合發文“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出“加強網絡安全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8條意見。
論壇上,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封化民展示了一組數據:截至2014年,我國重要行業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需要各類網絡安全人才高達70余萬,到2020年,需要各類網絡安全人才約140萬,社會對網絡安全人才需求量每年新增1.5萬人左右。
“截至2015年,我國目前有126所院校開辦信息安全相關專業143個,設置網絡安全學院的有20所,從數據來看并不理想!”封化民呼吁,應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建設,鼓勵高校設立網絡安全相關專業、設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加快網絡安全教材建設,搭建產教對接平臺,解決實習實踐問題。沈昌祥則建議增設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少年班”,對有專長的學生保送進入本科學習。
“網安”人才的機遇與困境
9月19日,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武漢市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北京奇虎360有限公司、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通過創新網絡安全學院辦學模式,創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
武漢大學與武漢市政府的簽約,令不少業內人士信心十足。“我們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好評,有一些年輕人已些取得突出成績了。”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煥國興奮地指著大屏幕介紹,“這是2004級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生,獲得我國第一個軟件安全國際大獎,還創辦了公司。”作為一名教師,這是讓他感到最開心的時刻。
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諸如奇虎360、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研發的的云安全、實時數據監測、刷臉支付等技術吸引著人們駐足觀看。在這背后,是一批批有志于從事網絡安全優秀人才的努力。但是,網絡安全人才的機遇與困境同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每年我國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足1萬人。“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現在這方面的人才是最缺乏的。”封化民為此感到擔憂。
“遇到過很多對網絡安全不感興趣的大學生,2015年全球網絡安全人才的增長率是低于我們預期的。”美國原NICE網絡教育計劃主任恩內斯特·邁克杜說。
“在全球范圍內培養網絡安全人才,假如大家評判標準不同,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尷尬境地。”(ISC)2董事、新加坡CISSP江明灶呼吁,建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全球標準,“無論哪個國家的網絡安全人才,都可以利用國際認可的架構得到肯定”。
四川大學教授陳興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信息安全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領軍型人才短缺。對此,陳興蜀認為要建設人才交叉培養的機制,“有一些偏法律的,有一些偏社會工程學的,不同領域的人才應該建立不同的評價機制,吸納專家和學生進入網絡安全領域深造和研究。”
張煥國告訴記者,自2001年武漢大學在全國創建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目前已經累計培養1200多名畢業生,編制了全國第一套信息安全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并在全國高校建立了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實驗室。在張煥國看來,“成為網絡安全人才,年輕人大有可為!”李想 蔣欣 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