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決定回到家鄉中學任教的時候,我們教師的人數還不多;今天,有滿滿一教室的新生力量集結在這里,我們與大家相約:4年后,鄉村學校見!”
近日,在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報告廳,面對臺下33名該院首屆鄉村教師定向師范生,在鄉村中學任教5年的該院2010屆畢業生官一宏和愛人江希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官一宏出生于福建鄉村,初中、高中都在深山里的美嶺中學度過,2006年他考上了揚州大學。就讀期間,官一宏結識了同在揚州大學讀書的江希,并成為戀人。2010年,官一宏畢業,為了照顧留校讀研的女友,他選擇在距離揚州不遠的淮安外國語學校任教。
南京姑娘江希是家中的獨生女,家境優越。2011年研究生畢業后,她進入南京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但沒過多久,江希就辭職了:“我從小的理想就是當老師,之所以辭職,也深受一宏的影響。”
在淮安的工作很順利,也漲了工資,但官一宏坦言:“雖然外面的待遇還不錯,但我一直感覺缺少歸屬感。”
正在這時,美嶺中學的老師聯系上了他。美嶺中學正在推行“雁行大學生服務”活動,鼓勵大學生返鄉教學。“你是我們學校首屆從大山中出去的大學生,希望你們這些‘大雁’能回到母校。”老師的話情真意切。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容易,我留在大城市可以多掙些錢孝敬父母。”官一宏一開始有些猶豫。
官一宏從小生長在農村,也曾就讀于美嶺中學。他知道,這所學校太偏僻,少有老師愿意來任教。官一宏上學的時候,一名老師要帶好幾個班,經常到夜里11點還在輔導學生做功課。
“這一幕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為了家鄉的孩子們,我想回去任教。”官一宏決定做一只“歸雁”,回美嶺中學教書。
江希也被官一宏的深情言語打動了。兩人很快便通過考核,正式來到美嶺中學教書。江希教高一語文,官一宏教高二數學。
美嶺中學位于福建省永春縣美嶺村,距縣城100公里,學生中有很多是留守兒童。“記得父母第一次來看我,驅車十幾個小時,一路顛簸來到美嶺中學,看到這里的教學和生活環境,母親當場就哭了。”江希說。她一開始選擇來這里教書是因為愛情,可是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確實喜歡這里的孩子,也因為教師這個崗位帶來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江希恨不得將所學到的知識全部教給這里的孩子們,可是沒想到,第一次月考,她教的班語文成績排名倒數。這讓江希很難受。
當天晚自習,江希收到了學生送來的小紙條:“江老師,您別難過,也別自責,都怪我們沒有學好。我們都很喜歡上您的課,我們也想好好學習,就是底子太差……”孩子們的理解,讓江希的眼眶濕潤了。
官一宏也主動幫她分析問題,一起討論如何開展教學。他們通過摸索,總結出了一套教學方法:對待學生,要建立約束制度,讓他們保證完成作業;修改和點評作業要有講究,要讓學生知道錯在哪里;要關注學生,巧用激將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5年多的時間里,這對小夫妻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他們漸漸成為學校教學能手,所教班的平均成績在年級均名列前茅。
“我愛這份工作,愛這里的孩子們。”江希說。在山村教學,讓江希感受最深的是孩子們的淳樸。課堂外,學生都稱官一宏為“宏哥”,師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們過生日時,總有學生悄悄地將親手制作的賀卡放在講臺上;他們身體不適時,有的學生從家里捎來了土雞蛋;下雨天,學生們爭著替他們打傘。他們也十分關心學生,為貧困家庭學生捐款,組織學生去看望生病的同學……
“離家遠一些,父母的擔心就會多一分,這是最讓我感到愧疚的。但是既然做出了選擇,我就要堅守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站在講臺上,江希說:“雖然鄉村教師的收入不高,但在這里我過得非常充實。在幫助山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人生價值!”
“聽了學長的故事,真為學長的執著和堅持感動。”坐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剛入學的新生王惠敏心潮難平,“今年7月,我寫下鄉村教師定向師范專業時,沒有太多的雜念,就想著畢業后能為鄉村教育貢獻一分力量,想用一輩子去做一件自己想做、也能專心去做的事!”
據悉,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已與美嶺中學達成初步意向,將在美嶺中學設立實習點,聘請這對校友夫妻為學院德育導師,每年安排師范生與他們結對,讓更多的學生感受身邊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