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有望不再是高校錄取的唯一依據,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或將實行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11月29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指出,深化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綜合改革,推進考試向評價轉變,將高考轉變為對考生進行全面評價。 改革 命題將更貼近實際 戴家干指出,推進制度創新是深化高考改革的關鍵,考試命題和錄取方式都要改革。命題內容的改革,將使考試內容進一步貼近時代、社會、考生的實際,注重對考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為人的全面發展發揮積極導向的作用。 方向 錄取引進綜合素質評價 錄取方式的改革,將引進“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將其與國家統一高考相結合,從文化知識、能力水平、成長過程、綜合素質等幾個方面共同構成普通高等學校錄取的依據。要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合作精神、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等方面對高中畢業生給予客觀、全面的評價。 考查 組織高中學業水平測試 具體說來,要建立在國家指導下、由各省組織實施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對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文化課進行考查,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梢圆捎玫燃壷?,分為A、B、C、D幾個等級。在此基礎上,把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與統一高考結合起來,共同構成普通高校的錄取依據。最后,建立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自我約束。 鏈接 江蘇率先考評綜合素質 目前,江蘇、廣東、山東等省,已將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依據。以江蘇省為例,該省2008年高考模式為“3(語文、數學、英語)+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其中包括學生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6個方面的表現?!俺砷L記錄袋”進入檔案。學校在組織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采取學生自評、同伴互評、任課教師評價、班主任評價、學校評價等方式。評價得A等的學生要在校內公示15日以上。 據楚天都市報 分析誰夠格給學生素質評分 按照“三位一體”的思路,在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中,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在高校的招生錄取,尤其是在自主招生的高校招生錄取過程中有重要反映?!瓣P鍵的問題是如何保證我們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可信的。”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劉月霞說,據她了解,不少高校校長對綜合素質評價都非常歡迎,但現在有些學校對高中畢業生的鑒定都流于形式,高校無法根據這些鑒定來真正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無奈之下只得仍然按照分數來錄取。 上大學也要看綜合素質評價?這一新招數的可操作性引起相關質疑與擔心。首先,既然是素質教育,就應該看到學生的素質因人而異,卻未必是高下分明,倒可能各有千秋。結果很可能是以評判者的喜好為標準,其可信度可想而知。其次,就算素質也可以劃一衡量,誰又夠格給學生的素質評分?老師的人品能否靠得住,誰也不敢打包票。至于什么學生互評、家長評語,其真實性也是可想而知。 | ||
編輯: 黃鑒 | 來源: 華龍網-重慶商報 2007-12-01 |